
三月的雲林,陽光在校園裡斑斕跳躍,空氣裡飄著淡淡青草氣與歲時轉換的韻律。站在雲林西螺鎮東南國中的校園小徑上,一地的落葉靜靜鋪陳,如詩頁翻飛。這不是秋天的落葉,而是屬於熱帶常綠樹——桃花心木——在春季的換裝儀式。
換裝,是一場節氣的默契
桃花心木(Swietenia macrophylla),原生於中南美洲,是臺灣常見的行道樹之一。每到清明前後,它會悄悄落盡枝頭的舊葉,然後在幾天之內迅速長出嶄新的新芽,宛如一場沈靜卻壯麗的蛻變。東南國中的這些桃花心木,自新學期開學以來,便逐漸轉黃、飄落,地面一片金褐色,像是季節遞送的信箋,在微風裡輕聲訴說。
與大多數樹木不同的是,桃花心木選在春分時節落葉,並非凋零,而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新生。這樣的節奏,與新年後萬物更新的氛圍相呼應,帶來一種沉靜卻富含生機的美感。
校園裡的靜默守護者
在西螺東南國中,這些桃花心木早已成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不僅是樹蔭下學生乘涼談天的場所,也是一代代師生記憶中的背景角色。課餘時分,學生在落葉間穿梭掃地的身影,畫面如電影一格格溫柔播放。
有趣的是,桃花心木並不會開出如「桃花」那般嬌豔的花朵,它的名字來自其木材顏色溫潤如桃花般紅潤,而非因花而得名。它的花極為低調,淡綠色小花在枝間悄然綻放,需靠細心觀察才能發現。
木之語:堅毅與靜謐的象徵
桃花心木在熱帶地區極為珍貴,其木質細緻穩定,紅褐色帶有優雅光澤,是世界知名的高級木材之一,廣泛應用於家具與樂器製作。在臺灣,它被廣泛種植作為行道樹與校園樹,不只因其耐風、耐旱、病蟲害少,更因為它姿態挺拔,葉形優雅,枝幹分布開展,給人一種穩定與沉靜的氣息。
若以花語來譜寫,桃花心木象徵「堅毅」、「蛻變」與「穩重中的柔和」。它不張揚,卻靜靜地在每年這時候,提醒我們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與韻律。
種植與照護的簡單哲學
桃花心木種植容易,生命力強,是臺灣南部與中部學校、行道的常客。它喜歡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幼苗階段需適當澆水與遮蔭,但一旦根系穩固,便能自行適應氣候與環境變化。若有適當修枝管理,樹型可保持勻稱,提供更好的遮蔭效果,也減少枝葉過密影響通風。
在東南國中,這些樹木大多已有數十年樹齡,高聳入雲。校方除了定期修枝,也透過學生的日常清掃維持校園整潔,形成一種人與自然互相照顧的默契關係。
春日午後的葉語呢喃
午後時分,陽光穿過枝椏,在地面投下搖曳的光影。風吹起時,葉片沙沙作響,像在輕聲細語。桃花心木不語,卻用它的方式,訴說著關於時序、成長與靜觀的故事。
它不搶眼,卻總能在你抬頭時給予一抹綠意;它不爭春,卻在每一個三月裡,準時完成自己的蛻變。
在這片校園土地上,桃花心木像是時間的記錄者,靜靜見證著一代又一代少年的來與去。年年歲歲葉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樹,依舊靜靜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