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美國《國防新聞》(Defense News)報導,3月18日,美國太空軍的高級將領表示,商業系統已經觀測到中國衛星在低地球軌道上演練「纏鬥」動作,該行動發生在2024年,涉及三顆「實驗-24C」衛星和另外兩顆具有信號情報任務的「實踐-605」A和B。
此次演習展示了這些衛星在軌道上執行複雜機動的能力,即交會和近距操作,不僅涉及繞過其他物體,還包括對其檢查。中共過去也進行過類似的會合和近距離操作,但這次涉及的衛星比之前更多。
太空作戰部副部長蓋特萊恩(Michael Guetlein)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太空纏鬥。他們正在練習從一顆衛星到另一顆衛星,進行軌道太空操作的戰術、技術和流程。」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周若敏對《大紀元時報》表示,「衛星纏鬥」是指衛星在太空中作戰的理論概念,包括使用干擾技術破壞通訊或導航系統、使用定向能量武器或小型飛彈損害或摧毀衛星、靠近目標衛星抓取進行破壞干擾等。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許智翔對《大紀元》表示,「衛星纏鬥跟戰機纏鬥不太一樣。太空範圍非常廣大,衛星只要能夠有機動能力,靠近另一顆衛星進行所謂的交會,都可視為太空纏鬥。」
許智翔表示,過去中共「實驗」系列衛星曾使用機械臂維修衛星,「這種技術既然可以去檢查維修另一顆衛星,當然也可以去捕捉或破壞別人的衛星。」
周若敏認為,目前大多數的衛星互動都是防禦性的,例如追蹤其他衛星、建立保護範圍或發展反衛星技術,並未有實際衛星纏鬥的案例。
不過,無論是在中國媒體或中共軍事著作中,都非常關注發展反太空能力,並為此提供多種理由。2021年,一名中共軍方高層官員說,中共從2005年開始進行反衛星飛彈試驗,之後研發出裝置了機械手臂的反衛星實驗衛星。
中共軍隊管理太空基礎設施
雖然在中共歷年發布的航太白皮書只提及「和平利用太空」,但中共發展太空技術的主要及初步動機就是軍事用途。1950年代,中共首先發展的就是彈道飛彈和火箭計畫。
時至今日,中共軍方依然管理著中國所有太空基礎設施,每一個發射設施、跟蹤設施和任務控制設施都是軍事設施。而中國的太空人幾乎都有軍人背景或身分,正因為如此,中共的太空計畫與活動一直缺乏透明度。
許智翔表示,太空能力跟核武或長程彈道飛彈息息相關,運載火箭跟彈道飛彈本身就是硬幣的兩面,「中共數十年前開始兩彈一星(中共對核彈、飛彈和人造衛星的簡稱)以來,就投入了大量的資源,最優秀的科技人才都去投入太空科技的發展。」
許智翔表示,現在的先進作戰能力基本上都跟太空運用相關,不管是精準攻擊或是烏俄戰爭非常矚目的低軌道通訊衛星等,各種作戰能力高度依賴太空,這也是美軍在多領域作戰中把太空視為關鍵領域的原因之一。
美國太空軍司令薩茲曼(Chance Saltzman)在接受《政客》(Politico)採訪時表示:中共研究製造的太空武器種類繁多,而且速度之快令人擔憂。美國國防部的評估表明,中共不僅僅是軍事對抗,也反映了它對全球技術和戰略領導地位的野心。
美中的太空對抗
中共一直在研發從地面或太空發射的飛彈,以摧毀敵方衛星或發射衛星的地面站,並開發地面或太空高功率雷射光武器,以摧毀或損壞敵方衛星。
2005年,中共軍方利用雷射光技術,在新疆使一顆600公里外的低軌道衛星「瞎眼」。
2011年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報告顯示,2007年和2008年,中共涉嫌四次入侵美國政府的兩顆非軍事衛星。
2019年1月,美國國防情報局(DIA)警告,中共很可能在2020年部署可對抗低軌道太空感應器的陸基雷射光武器,以破壞非光學衛星的結構。
周若敏表示,對美國而言,太空部隊需要具備阻止並在必要時擊敗侵略的能力,以確保優勢掌握在自身手上,「為了拉大差距,美國會不斷提升衛星數量、建立低成本衛星網,一旦中共真的實施反衛星活動或衛星纏鬥,可降低損失」。
「中共『實驗24號』系列不是大量部署的東西,目前還是處於技術驗證的狀態,不算成熟。」許智翔表示,「如果中共用非常昂貴的反衛星飛彈,去攻擊成本低廉、壽命也短、像消耗品一樣快速替換的小衛星,比如『星鏈』衛星,顯然是不划算的。如果要打下軌道更高、高強度、高價的衛星系統,則需要更昂貴的反衛星武器。另一個關鍵點是,如果衛星具有全面覺知能力,它在可能受到威脅時,可以提早回應,如變換軌道等,美國這方面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美國研發能力是最大優勢
周若敏表示,太空在國家安全層面的重要性並不僅在於「攻勢性」的軍事作戰,「太空技術反映了國家的科技發展和國際地位,中美雙方競爭場域從地面上升至太空,藉由太空成就展現各自的優越能力。」
許智翔表示,中共黨魁習近平上台後,太空是中共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砸下更大規模的資源去發展,「因為對習而言,民族主義是對內集權的重要工具。在這種情況之下,不管是大國敘事、中國夢、強軍夢敘事,太空科技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雖然目前中共以舉國之力發展太空科技,但仍缺乏一個至關重要的條件。許智翔認為,「美國新太空產業的效率跟科技研發能力來源於美國社會具有創新性及靈活性,這跟中共對社會的鉗制跟控制恰好相反,它的容錯率跟應對能力沒有那麼好。在這方面,美國可以在競爭中大幅拉大技術優勢。」
許智翔補充,習這幾年清除了相當多軍工幹部,像李尚福之類彈道飛彈、火箭軍領域的人陸續下馬,是否影響太空領域的研發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