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並提出對等關稅政策,為國際減碳工作帶來衝擊,環境部長彭啓明17日表示,預期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清潔技術產品進口成本將上升;此外,中國生產低價綠能設備,也恐因美中對峙而影響全球能源轉型進度。
有關對等關稅對推動淨零碳排的影響,彭啓明指出,首先供應鏈將受阻,綠能設備成本預期未來會增加,如太陽能板、電池、電動車等產品進口成本將上升;其次,全球綠能投資信心及減碳企圖將顯著的受挫;再者,國際油價受美國主導及經濟衰退預期而下跌,天然氣與石油將相對便宜,降低國際社會能源轉型誘因。
目前世界各國尚未做出明確淨零政策調整,彭啓明說,我國的淨零目標也不會改變,因應全球關稅衝擊,持續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與綠色雙軸轉型,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將擴大綠領人才培訓,並提供綠色成長基金投資,發展我國淨零創新技術,盼化危機為轉機。
彭啓明表示,碳費制度將持續進行,碳費徵收對象將於明年5月底繳納碳費,並將於明年底試辦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盼在2027年啟動,與全球碳市場接軌。
彭啟明:核能延役非環境部主責
核三廠2號機將於5月17日除役,部分專家認為核電廠涉及國安而關注延役問題。彭啓明日強調,環境部非能源、核能的主責單位,只關注淨零,但核電重啟或延役需花費上千億台幣,且目前9成新興核電廠由中國與俄羅斯興建,恐怕面臨供應鏈問題。
彭啓明認為,若核能要重啟或延役,需重新檢核老舊機器設備的相關安全性、再次評估地震斷層影響並解決核廢料的問題;根據國際能源總署報告顯示,要重啟或延役一個機組需耗費上千億台幣,核電廠「不是按一個鍵,今天就重啟」,需審慎評估及有社會共識。
彭啓明還說,全球的新興核電廠,除了英國跟韓國各有2座,其他超過9成都在中國與俄羅斯,因此要新蓋核電廠可能會面臨供應鏈問題。
核電是對美談判籌碼?
美國對等關稅措施暫緩90天實施,總統賴清德表示將擴大對美採購作為談判籌碼,國民黨立委陳菁徽關切,「SMR(小型模組化反應爐)是否為籌碼之一?」彭啓明重申,環境部並非核能的主責機關,他也沒有參與討論;不過SMR是新技術,其衍生的費用、社會溝通成本、核廢料都是很困難的問題,目前SMR沒有商轉案例,應該不會列入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