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如何激發創造力?專家教你這招

研究顯示經常小睡能幫助人們增進創造力。(123RF)
研究顯示經常小睡能幫助人們增進創造力。(123RF)

【記者陳俊村/報導】人們在生活或工作中都需要創造力,尤其是從事文藝創作,但有時候難免缺乏靈感,想不出好點子,怎麼辦?對此,專家建議,小睡片刻有助於激發創造力,讀者不妨試試。

美國約克學院教育系名譽教授弗雷德里克斯(Anthony D. Fredericks)在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撰文指出,研究顯示經常小睡能幫助人們增進創造力。

法國巴黎大腦研究所的一項研究指出,大多數人在剛開始入睡時都會有一段短暫的洞察力和創造力。這是一個被稱為N1的非快速動眼期,也就是在進入深度睡眠前會經歷的朦朧時期。人們在此階段經常會產生新穎或創新想法。

該研究邀請103名參與者做數學題,但他們因答不出來感到沮喪。研究人員讓他們休息20分鐘,請他們小睡一會兒。

休息過後,參與者繼續嘗試答題。結果發現,相較於沒有小睡的人,有小睡的人解題率幾乎高出三倍。研究結論是,大多數人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前都會有一個「具有創造力的窗口期。」

儘管沒有足夠研究能證明N1睡眠和創造力之間存在關連,但有些專家已經假設睡眠開始和創新思維之間存在直接關係。發明家愛迪生常在一天中安排短暫小睡,他的非傳統睡眠習慣經常被引為例子。

冥想和正念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案。(攝影/沉靜)冥想和正念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案。(攝影/沉靜)

至於在現實生活中如何運用小睡的方法?弗雷德里克斯建議,可以在小睡前,花幾分鐘在紙條上寫下你面臨的問題或挑戰,再把這張紙條和書寫工具放在你的床邊或沙發旁邊。

接著,把鬧鐘時間設定10~15分鐘,然後躺下睡覺。你要告訴自己,你只是休息一下,而不是進入被稱為N2狀態的深度睡眠。

當鬧鐘響起時,趕緊站起來,拿起紙和筆,走到另一個房間,寫下腦海中浮現的任何想法。你可能會想出一、兩個解方,或產生與當前問題無關的想法。沒關係,你可以把這些想法保存起來,稍後再回來查看。

重要的是要記住,就像頂級馬拉松運動員經常練習一樣,這需要反覆練習。你可能不會在前面幾次小睡就產出一些創新的東西,但可以訓練你的大腦在隨後的小睡中專注於產生新的想法。

如果白天沒有時間小睡片刻,該怎麼辦?弗雷德里克斯說,冥想和正念(mindfulness)是非常好的替代方案。

輕鬆獲得創造力的祕訣

英國里茲貝克特大學心理學資深講師泰勒(Steve Taylor)也在今日心理學網站分享輕鬆獲得創造力的方法。

泰勒寫道,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的點子都是突然且出乎意料出現的。如果我們幸運的話,創造力是自發性的、毫不費力的,好的想法會不由自主的進入我們的腦海裡。

例如,當音樂家或詩人正準備睡覺、開車或倒垃圾時,他們當下可能沒有寫歌或寫詩的意圖,但一個想法卻突然出現,讓他們能寫出作品。

泰勒說,儘管自發性創造力在某種程度上很神祕,但它肯定與放鬆有關。它經常發生在做白日夢、冥想或入睡前的狀態。事實上,這種狀態是創作靈感最豐富的來源之一,很多偉大的發現和發明都在這種狀態下誕生的。

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的點子都是突然且出乎意料出現的。(Shutterstock)很多藝術家和科學家的點子都是突然且出乎意料出現的。(Shutterstock)

舉例來說,丹麥物理學家波耳(Nils Bohr)在漸漸入睡時夢到了原子核,而電子圍繞著它旋轉,就像我們的太陽系有太陽和行星一樣。就這樣,他「發現」了原子的結構,進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泰勒表示,放鬆意味著意識不那麼活躍,聯想思維也比較少。我們的自我界線變得柔和,這使思想能從潛意識等更深層次中滲透出來。讓我們容易受到靈感的啟發。

因此,放鬆是一種增進創造力的策略。別太努力。試圖強迫自己發揮創造力,結果可能令人沮喪。但如果能培養一種放鬆的覺察狀態並耐心等待,想法就有可能湧現出來。

而冥想是實現這個目標的理想方法。以英國披頭四樂團為例,他們在1968年前往印度冥想靜修,幾週後帶著約30首新歌回國,大部分都收錄在當年發行的「白色專輯」(White Album)中。

泰勒總結,雖然自發性的創造力是偶然出現的,但放鬆和冥想可能會讓你更容易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