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熟記3原則 吃出健康的身體

正確的飲食原則,讓人吃得健康快樂。(Fotolia)
正確的飲食原則,讓人吃得健康快樂。(Fotolia)

文/陳子佑
自然界是一座大寶庫,將人類需要的養分孕育在食物中。這些養分除了能幫助人生長發育、調節機能,還能夠協助人體代謝、排毒、抗氧化等。

不過到底食物該怎麼挑才對,才能夠真正讓人攝取到足夠的養分?以下提供3個原則,幫助大家吃出健康的身體。

原則1:「吃當季」便宜少農藥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各有盛產的蔬果,台灣有句諺語「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就是在說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食物。隨著地區不同,季節食物也相差很多,建議您要多了解自己生活地區的季節食物,才能正確採買。

當季蔬果能夠生長在適合它們的氣候和環境,不用施用過多農藥與肥料,就能夠長得很好。加上不需要長時間保存,也就不太會使用額外的防腐劑或添加物,可以讓人避免把太多毒素吃進肚子裡。

除此之外,當季盛產的蔬果產量比較大,價格也會比較便宜。因此,只要跟著季節吃蔬果,就可以買到便宜、健康又好吃的蔬果食材。

原則2:「食在地」風味更佳

當地生產的食物,是適應當地水土、氣候、環境的產物,更適合生長在同一塊土地的人們食用,而且選擇當地生產的食物。此外,還有許多好處,包括不需要長途運輸,能夠節省更多能源。消費者還可以透過在地食材的購買,跟農民建立起連結。

選擇在地農夫耕種的蔬果,營養風味最完整。(Fotolia)選擇在地農夫耕種的蔬果,營養風味最完整。(Fotolia)

人們可以知道食物是從哪裡來的、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加上少了長途運輸的時間,食物的營養與風味能夠更好的保留下來,也不會吃進長時間運輸添加的化學保存劑,所以到市場可以多注意在地食材,支持在地農夫的同時,更是讓自己吃得更健康。

原則3:「飲食均衡」營養不失衡

日常飲食可以分成6大類,包括油脂類、魚肉蛋豆類、奶類、蔬菜類、水果類和五穀根莖類,各類食物的攝取必須適量且均衡。因為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夠含有身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

均衡飲食才能帶來長遠的健康。(Fotolia)均衡飲食才能帶來長遠的健康。(Fotolia)

長期大量偏食某種食物,或是完全不吃某類食物,對身體也是不好的,尤其在營養攝取失衡的狀態下,身體可能會有過重、營養不良,甚至各種因為缺乏某些特定礦物質或維生素而產生的疾病,所以飲食要均衡,才能夠充分滿足身體所需,讓健康狀況更上一層樓。

當然,不同的飲食方法,可能會在不同類別上有所增減。建議您如果正在進行特殊的飲食計畫,要先詢問過醫師或營養師再實施,才會比較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