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私校工會批學術造假世界第二 整理四大詐騙類型

【記者張原彰/臺北報導】全國私校工會31日引述國外統計,指出臺灣學術造假論文全球第二,僅次中國,並提出8項措施呼籲教育部嚴懲。教育部長潘文忠同日回應,該統計並不完全,若以此論斷臺灣學術表現,會讓多數謹守學術倫理的學者無法接受。

私校工會引述海外部落格「論文撤稿監視」的統計數據,指出在2012至2016年之間,臺灣因偽造審查的國際論文撤稿數量有73篇,居全球第二,僅次於中國,若考量學術人口數,臺灣被撤論文的數量則高居全球之冠。

他們統計當前的學術詐騙類型,可以分為四大類,包括:共同掛名作者、外包式的論文代寫、家族式論文抄襲,教師抄學生,以及獲千萬級計畫的學術大老以國家經費建立學術生產線,與資淺學者合作、雇用博士或研究員或助理製造大量論文。

輔大教授戴伯芬認為國內的懲罰機制力道不夠,被判定違反學倫案件大都只是書面告誡,申請國家計畫被停權者,僅追回補助款,已升等教師只會被撤銷升等資格;南華大學謝青龍教授表示,臺灣高等教育正逐漸由商品化而走向「低級教育」,這是造成學術造假的主因。

工會提出多項建議,包括:監察院對於行政瀆職的科技部以及教育部官員應主動調查,以及全面檢討限年升等與教師評鑑制度,另外,要求教育部建立學術倫理委員會,形成教育部、大專校院兩級審定機關。且現行的科技部倫理調查委員會應建立獨立法人機關,而非附屬機關等。

教育部長潘文忠說,私校工會引用的數據,是比較少數的取樣。蒐集到的73篇論文中,多半來自過去曾爆發學倫案的2名副教授,這樣取樣較為狹隘,且不具代表性。

潘文忠說,教育部對於防範論文抄襲、冒名、代寫等議題,已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對系所課責,列入招生核定參考指標,以及與國家圖書館合作開發比對系統等,也會讓各校慎選學術倫理審查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