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面臨營養不良問題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榮譽理事長王輝明表示,營養不良是癌症患者會面臨的嚴重問題,其中與治療副作用有關。以臺灣蟬聯12年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來說,治療方式多樣,包括手術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不同的治療可能產生不同的副作用,例如:疲倦、噁心、嘔吐、拉肚子、便祕、胃口不好、嘴破、口腔潰瘍等,進而影響患者進食情形,甚至無法進食,導致營養缺乏的狀況,還可能造成後續治療無法順利進行。
王輝明說,癌細胞會造成身體機能失衡,當身體的分解速度大於合成速度,肌肉量不斷分解,人就不斷消瘦下去。一項研究調查顯示,約80%癌症患者都曾有營養失調的問題,進而被迫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臨床中每5個癌症患者中,就有1個是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此外,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研究顯示,有50%癌症患者會有惡病質症狀,惡病質會讓患者營養狀況變差,其中有近40%的患者因此而死亡。所以除了鼓勵癌症患者儘量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之外,在癌症成為慢性病化的趨勢,患者與家人需要一起做好完善照護,正確補充癌症專用營養補充品,讓抗癌之路得到更有力的支持。
補充營養是抗癌的致勝關鍵
臺灣腸癌病友協會祕書長糠榮誠提出,癌症治療的效果與患者的營養補充密不可分,因為癌細胞會產生誘導發炎的細胞激素,增加蛋白質與脂肪的分解,導致異常的代謝、能量與營養素過度消耗等,加上患者在治療期間會產生食慾不佳的副作用,如果未及時補充營養,導致營養不良,不僅體重下降、體力不支,更可能影響治療耐受度,嚴重者將無法繼續進行治療。
一項針對癌症患者的營養補充調查,與全臺灣45家醫院合作,共計近200位癌症患者參與,分別在參與營養補充計畫時和介入後訪談。此項研究目的是針對癌症患者在計畫期間內,每天使用2瓶癌症專用營養補充品後的評估,題目分別如下。
1、體重是否有增加?
2、食慾是否有增加?
3、活動力是否有增加?
4、生活品質是否有增加?
5、治療期間療程日期是否維持原訂計畫?
在計畫期間,醫護人員也會給予癌症參與者營養衛教相關資訊。營養補充計畫持續追蹤8週後,評估結果顯示,超過70%癌症參與者體重與食慾都增加,超過80%癌症參與者活動力增加與生活品質獲得改善,更有超過90%的癌症參與者,因為有完整的營養支持,可以維持療程計畫,讓抗癌療程不中斷。由此可見積極補充正確營養是掌握抗癌的致勝關鍵。
營養補充3大關鍵:
低醣、優脂、高蛋白
在癌症治療過程中,營養補充是最重要的關鍵,而且介入的時機也非常重要。糠榮誠說明,可先藉由治療前後的營養狀態評估,再擬定自身所需要的營養需求策略。目前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為了癌症患者量身訂製的癌症配方營養補充品,其中最重要的3大關鍵就是低醣、優脂、高蛋白。
癌細胞的熱量來源都是從醣類(碳水化合物)來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攝取占總熱量來源的30~40%,而且多數癌症患者有高血糖的問題,主因是癌症會造成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胰島素功能,所以要減少醣類的攝取量。
此外,癌細胞會釋放一些促炎細胞因子與腫瘤因子,使脂肪、蛋白質消失,造成癌症患者肌肉萎縮,因此建議攝取優脂與高蛋白才能協助組織再生,並且避免發生營養不良的情形。舉例來說,脂肪建議攝取量占總熱量來源30~50%,其中深海魚油EPA是屬於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成分,具有幫助術後復原、抑制並降低發炎反應產生的效用。
糠榮誠強調,在照顧癌症患者的過程中發現,手術或化放療造成的食慾不振也是造成營養不良的凶手,因此營養補充不能馬虎,日常持續性的營養補充能使治療過程順利,幫助癌症患者打造更強韌的後盾。
「營養補充3大關鍵」小檔案
低醣:癌細胞消耗醣類的效率較高,維持低醣可以減低癌細胞針對葡萄糖所生成的乳酸,減少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
優脂:脂肪為癌症患者運用效率最高的營養素,提升優質脂肪攝取量,以防止體重變輕。
高蛋白:補充蛋白質可幫助減少癌症患者肌肉耗損,幫助組織再生、傷口癒合與組織重建。
有效預防 積極面對 勇敢治療
王輝明在此提出呼籲,對於癌症就要「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更重要的是「預防它」。此外,癌症患者要注意惡病質的症狀,體重減輕超過10%,或1個月內體重減輕5%,以及BMI小於20,就要注意惡病質現象,並且趕緊進行癌症營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