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宋詞人張掄的一闕詞,上闕詞中說明了茯苓多生長在松樹根之外,也說明了茯苓有安定心神之效用。而唐代文豪柳宗元也寫過一篇《辨伏神文并序》記錄去藥房買中藥伏神時,卻買到野芋,吃了身體更加不舒服的經歷,由此可見,中藥的選購從古至今都要非常小心,避免買錯藥而傷身。
不同部位、不同產區 名稱各不同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茯苓(https://whatsintcm.com/dt_articles/%e8%8c%af%e8%8b%93/)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ein.)F.A.Wolf之乾燥菌核。其主要產於雲南、湖北、安徽等地,通常在7或8月採收,採收除去泥沙之後,堆置「發汗」將之乾燥,反覆幾次至表面出現皺紋,水分大部分去除後,再將之切制,依據切制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中藥名稱及功效。
其中,赤茯苓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其來源主要跟茯苓一樣,差別在於其切制的部位,接近外皮的部分略帶紅色,因此得名,而茯苓皮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 (Schwein.)F.A.Wolf之菌核乾燥外皮。至於茯神依據《臺灣中藥典》第三版記載,為多孔菌科真菌Poria cocos(Schwein.)F.A.Wolf之乾燥菌核,中間包有松根的部分。
由上可以知道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為同一種植物來源,但卻是不同的藥用部位。
另,茯苓又稱白茯苓、雲茯苓、伏靈、金翁等,而依據產地不同,而有雲苓、皖苓、鄂苓、閩苓等之稱號。主要以湖北九資河產的茯苓品質較好,而臺灣因為地狹人稠,因此,發展出液體培養技術生產藥用菇茯苓,此方式可在短期內獲得大量菌絲體及發酵液,來生產茯苓菌絲體及茯苓多醣。
坊間購買 主要有幾種樣式坊間依照切制的方式不同,可以買到幾種不同樣式的茯苓,分別是:茯苓片、茯苓塊、茯苓捲三種。
茯苓片為去皮後切制的茯苓,通常呈現不規則厚片,其厚薄不一,通常等級較高者又稱為鏡苓,以片厚,質堅實,色白為佳;而茯苓塊為去皮切成立方塊狀之形狀;茯苓捲通常厚度很薄,因此常捲成圓筒狀,上述皆以味淡,嚼之黏牙為佳,辨識真偽的另一個分辨方式為滴碘液,如果顏色為深紅色者為正品,顏色呈現藍紫色者為混淆品,主要是茯苓為菌絲不是澱粉,因此,不會呈現澱粉和碘液混合後,反應出的藍紫色。
茯苓是日常生活中常食用的食物,本草書籍中記載其性味甘淡。有健脾、安神、利尿之功效為主。臺灣市場常見有賣茯苓糕等當作點心,在明代李時珍所編寫的《本草綱目》中也紀載「茯苓餛飩」的功效和作法:「老人噎食不通,黃雌雞肉四兩,切碎,茯苓末二兩,白麵六兩,作餛飩,入豉汁煮食,三五服效。」另外也可將茯苓磨成細粉,加入熱牛奶一起食用,可以有很棒的安神效果,而茯苓食用上盡量避免和米醋同服。茯苓現代藥理研究有利尿和降血糖的功效,因此,有在服用利尿劑或是降血糖藥物者,也要跟醫師討論食用的方式,目前臺灣中醫藥主管機關,對於茯苓都有規定二氧化硫及重金屬砷、鎘、汞、鉛的限量,因此,民眾皆可安心食用。
【作者簡介】陳大眞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系博士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醫療智慧中心 助理研究員
全國中醫醫學校院共通教材編撰委員會中藥學科 編撰委員
財團法人工業研究院 特聘講師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 兼任講師
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兼任助理教授
河洛藥典 www.whatsinTCM.com 共同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