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最早成立的四個節氣之一,也稱「夏至節」或「夏節」,古早民俗中流傳夏至吃麵,這種食俗除了反映四時節氣的變化,還表現了什麼文化內涵呢?夏至吃麵真有保衛身體健康的好處嗎?
在一年中,夏至日是一個轉折點。一年中算來夏至夜最短;從陰陽演遞轉變的意義上講,夏至日一過,陽消陰長、各分東西。俗諺說:「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就反映了夏至過後日漸短夜漸長的自然現象。
夏至嘗新 謝天謝地謝祖穰災
現代人喜歡嘗新鮮、嘗新食品,回顧中華民族祖先,也早有這樣的習俗。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為「嘗新」。《禮記.月令》記載:「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嘗新前先舉行奉獻天地、先祖的祭祀,展現了誠敬謝天、謝恩和不忘本的精神。
《周禮.春官》記載冬天祭天、夏日祭地,同時也帶有禳災除疫、免除饑荒災禍的祈願:「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以禬(去除疾病災禍的祭祀)國之凶荒、民之札喪(因災禍而死)。」
夏至到了,正是小麥收穫的時候,新麥登場趁鮮嘗新,做成清香美味又彈牙的餅、麵食,美味又營養豐富。漢代公卿百官中的少府官屬下設有「湯官」一職,供食宮廷大內餅、餌(宋代《職官分紀》記載漢官典職)。可見營養美味又令人齒頰餘香的餅、湯餅在漢代已經有專人職司。當時的餅是用水調合麵粉然後蒸食(西漢字典《急就章》)。湯餅,是湯煮的麵食,像是湯麵、湯麵疙瘩等,也有人說,「湯餅」可能就是麵條最初的叫法。
消暑辟惡 吃湯餅 有養生之道
南北朝時留下的《荊楚歲時記》,記錄了夏至後入伏吃湯餅的民俗,「伏日,並作湯餅,名為辟惡餅。」夏至後就進入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尤其是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入伏,蒸溽燠熱,當時人在溽熱中「辟惡」的方法之一是吃湯餅。
三國時人夏天吃湯餅、請人吃湯餅,曾經留下這樣的趣聞。說魏文帝看何晏(曹操女婿)「美姿儀而絕白」,懷疑他臉上擦了粉,就在夏天賜他吃湯餅。何晏吃著吃著熱出一身汗來,用朱衣拭汗,面色白白皙皙透亮依舊。湯餅帶出了淋漓汗水,也驗證了何晏的「絕白」本色。
再說到夏至麵的保健好處。燠熱的天氣容易讓人胃口不振,導致周身疲憊,熱使人酷愛冰品卻讓身體的火氣更旺、新陳代謝低下。從陰陽消長的角度來看,夏至陰伏在內,外熱內寒,容易吐瀉。此時吃新鮮的熱麵,吃後出一身汗,帶出體內囤積的垃圾,帶出溼氣,新麵營養豐富,即時補充身體的熱能和精力。看來古人早懂得這種營養與衛生的科學道理,風俗一言以概之就叫「辟惡」,讓人容易接受、實行。今天的人,多了解一些古人的智慧深奧,可不要以無知的「迷信」來概括它呀!
冷淘麵和夏餅 營養充足熱量低
雖說夏至熱麵好處不少,有人吃不了,就來碗不熱的涼麵吧!清代時北京的夏至流行吃「冷淘麵」,是現代人說的涼麵的一種,俗稱「過水麵」。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夏至大祀方澤(各方土地神明),乃國之大典。京師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麵,即俗說過水麵是也,乃都門之美品⋯⋯諺云:『冬至餛飩夏至麵。』 」
麵條內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營養。煮麵時,配料加上芽菜類,和小黃瓜、紅蘿蔔絲、香菇絲等等蔬菜類,以及蛋、肉絲、海鮮等,讓攝取到的營養素完整、充足。精瘦的豬肉絲或雞胸肉絲,油脂比較少,是低熱量的選擇。
除了夏至麵,也有吃夏至餅的習俗。
淸人翁瑞恩〈雙調望江南 夏餅〉的題注記載:「湖俗夏至日摘鮮麥芽製餅,以饋親友」,這首詞就表現了江南吃夏至餅的風情,美味的、如蘭幽香的夏餅讓人增進食慾;一面吃麵食一面賞蓮花、賞月成了夏日風物詩:
「春光暮,夏至一陰旋。麥隴風來香細細,炊煙何處識紅蓮。仔細與君看。
玲瓏式,月影恰團圓。纖手搓來形似玉,銀刀擘處氣如蘭。珍重勸加餐。」
夏至從古來就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夏至節俗,反映了炎暑防暑、避暑以及利用物產的智慧。先人的民俗展現了順應節氣過好日子的生活樂趣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