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國際乳癌防治月 營養師5招吃出抗癌力

乳癌為臺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高峰年齡落在45~69歲且有年輕化趨勢。(123RF)
乳癌為臺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高峰年齡落在45~69歲且有年輕化趨勢。(123RF)

文/柯曉彤(營養師)
每年10月為國際乳癌防治月,鼓勵婦女「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全球響應者在胸前別上粉紅絲帶,宣示對抗乳癌之決心。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柯曉彤提醒民眾,護乳健康從「均衡飲食、健康體位、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建立正確健康生活做起!

根據衛福部調查資料顯示,乳癌為臺灣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名,發生高峰年齡落在45~69歲且有年輕化趨勢。衛福部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診斷出1萬4,214名乳癌個案,平均約每37分鐘就有一名女性罹患乳癌,而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一人可能罹患乳癌。

危險因子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具家族史(一等親中有小於50歲者罹患乳癌)、初經早於11歲、54歲後停經、未曾生育或35歲後才生第一胎、未曾哺乳、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後天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

研究顯示,體位過重及肥胖者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當婦女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缺乏身體活動者亦有較高罹癌風險;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0~40%。

柯曉彤指出,受飲食西化、工作壓力大等因素影響,高油、高糖、高鹽飲食充斥於生活中,「靠吃舒壓」、「無肉不歡」等狀況普遍,若長期飲食不忌口,加上缺乏運動,肥胖必定會伴隨發生,造成體內脂肪堆積、身體慢性發炎,久而久之,三高疾病隨之而來,更可能誘發乳癌發生!

護乳健康從「均衡飲食、健康體位、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建立正確健康生活做起。(123RF)護乳健康從「均衡飲食、健康體位、規律運動、拒絕菸酒」建立正確健康生活做起。(123RF)

5招聰明選食 吃出抗癌力

柯曉彤強調,乳癌防治飲食原則為:均衡健康飲食、控制飲食分量、限制酒精攝取,提供遠離肥胖吃出抗癌力聰明選食5招,供民眾參考。

1. 吃高纖:全穀雜糧及新鮮蔬果富含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亦可獲得多種植化素,增加抗癌力。

2. 優蛋白:低脂的雞肉及海鮮、適量大豆及其製品攝取,可減少脂肪攝取及紅肉攝取頻率、降低致癌風險。

3. 用好油:無調味堅果、橄欖油、苦茶油等皆是良好油脂來源,可增加體內ω-3脂肪酸比例,有助於減低體內發炎反應,減少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罹病風險。

4. 少高脂:紅肉、豬/牛油、炸物、奶油及其製品等食材,相對高脂且油脂組成飽和脂肪酸比例高,易造成身體發炎、引起心血管疾病,且過量攝取飽和脂肪酸更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因此建議減少食用頻率,多選擇水煮、烤滷、清蒸、涼拌等烹調方式的料理。

5. 拒酒精:酒類為許多疾病危險因子,且研究指出,過量飲酒者得到乳癌的機會為不喝酒者的1.61倍,應限制甚至避免有酒精攝取。

最後,柯曉彤提醒,超過1/3乳癌是可以預防,健康生活型態是關鍵,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乳癌風險外,更應該遠離菸、酒等危險因子,定期檢查、飲食均衡、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是預防乳癌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