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肌肉的減少,可能會導致行走的速度下降,或是肌肉力量的降低,造成如瓶蓋打不開、擰毛巾擰不乾,還會使手腳變得較無力,增加跌倒、住院、和死亡的機率。
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物理治療師許嘉元說,肌少症的定義是年紀65歲以上,並符合「肌肉量不足」及「肌肉力氣不足」等兩個條件。「肌肉量不足」可以在家簡單測試。
測量方式為使用皮尺量小腿肚,男生小於33公分,女生小於32公分,表示肌肉量不足。或用大拇指和食指圍住小腿肚,若很輕易就圍住表示肌肉量不足。
若符合以上狀況,需要高度懷疑可能有肌少症問題。若進一步到醫院會有更精準的儀器,來確定是否為肌少症,如:上肢握力器能把肌肉力氣數據化。若男生不足26公斤,女生不足18公斤。則表示力氣不足。 或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測量,這能精準的知道肌肉量夠不夠。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表示,對抗肌肉流失造成的肌少症。平時除了補充足夠的蛋白質跟營養均衡外,還需做一些阻力的運動避免肌肉流失太快。
許嘉元提供一個對下肢肌力不錯的運動給大家,動作由坐到站,再從站到坐,這可以練到下肢大部分的肌肉(三大步驟如上圖)。平時多做阻力運動,把肌少症踢開,不要輕易被老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