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美味人生

【健康食物圖鑑】「福食來了!」您了解多少?

日本東北地區福島花見山公園日本節。2018年資料照。(123RF)
日本東北地區福島花見山公園日本節。2018年資料照。(123RF)

文/中華食品安全協會黃乃芸博士
日前行政院表示,將調整日本食品輸入管制措施,開放福島等核災區食品輸臺。消息一出,成為最近民眾關心的一項食安議題,是否也讓您「談福色變」?今天將由中華食品安全協會黃乃芸博士為讀者釐清各種疑慮。

談到日本福島食品、輻射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必須先有一個背景認識:

科普輻射

2011年日本發生地震矩規模9.0強震,該地震引發東京電力株式會社旗下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反應爐故障與輻射洩漏,擴散到空氣、水、土壤的汙染,蔬果、牲畜、水產等皆曝露在核汙染中。在核災之後,幾乎人人對「輻射」一詞充滿恐懼。

其實,輻射是很常見的現象,太陽所發出的太陽光是一種輻射、蠟燭的火光所發出的光與熱也是輻射,甚至手機與電腦螢幕發出的光也是輻射。

輻射能量不高,對人體不會產生傷害。但是如果輻射的能量極高,就可能傷害組織,甚至破壞DNA。在科學上,這種高能量,且會傷害生物體的輻射,被稱為「游離輻射」;而那些低能量,也不會傷害生物體的輻射,則被稱為「非游離輻射」。

人體接受過量輻射照射,會造成組織傷害,輻射劑量高於某個程度,例如1千毫西弗以上時,許多細胞會死亡或無法正常修復,進而產生疲倦、噁心、嘔吐、皮膚紅斑、脫髮、血液淋巴球驟減等現象,甚至會死亡。

根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103號報告指出,100毫西弗以下的劑量(包括一次或多次)不會造成臨床上的功能損害。此外,依據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美國游離輻射生物效應委員會(BEIR)的報告指出,急性全身曝露的確定效應中,一次劑量在250毫西弗以下,沒有可察覺的症狀發生,只有可能引起血液中的淋巴球染色體變異,但這只需要考量機率效應的發生而已。

輻射可能增加罹癌機率?

輻射可能會誘發細胞的突變導致癌症的發生,因為癌症的發生是機率性的,所以這種效應稱為機率效應。癌症發生的機率與劑量有關,機率隨劑量的增加而提高,例如,受到高劑量輻射可能會引起白血症、肺癌、肝癌、卵巢癌與直腸癌等等。另一個機率較低的效應是遺傳方面的效應,如果輻射曝露損傷發生在生殖細胞上,則輻射的效應將發生在受曝露人後代,也就是遺傳的效應。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103號報告建議,整體的致命風險機率為每西弗(1千毫西弗)百分之五。輻射造成的癌症,可能與人體自然發生或因其他化學致癌物(如吸菸、飲酒及飲食等),引起的癌症無法清楚的分辨。此外,由於細胞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根據研究顯示,低劑量輻射(小於100毫西弗)發生癌症的機率微乎其微,一般民眾亦不致接受到100毫西弗的劑量,因此對於機率性效應,民眾不必擔憂。

※ 福食安全嗎?

這個議題,想必是大家最關心的議題了!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在檢視了事故之後10年來,對日本食品的抽樣結果,經確定從日本進口的放射性汙染食品,對美國消費者的風險非常低後,2021年決定停止對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的禁令。

如今,到去(2021)年5月止,對日本食品進口仍採「部分管制措施」的國家為:中國、香港、澳門、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法屬玻里尼西亞及臺灣。所謂「部分管制措施」包括針對產品或產地,要求產地證明、檢驗報告等。

幫自己把關福食!

中華食品安全協會理事長何中平博士指出,目前多數國家對日本福島食品的進口思維,已經從「風險生產地」轉型為「風險食品品項」。我國對於可能的較高風險品項,要求檢附輻射證明及產地證明雙證,同時福島等五縣食品將於邊境逐批檢驗。

日本本地限制流通的產品、野生鳥獸肉、菇類及漉油菜等品項,臺灣仍舊禁止進口,而福島五縣開放的品項、宮城、岩手等縣的菇類和水產品、靜岡縣的茶類及宮城、東京都的乳製品等具風險品項,需檢附輻射檢驗證明及產地證明;而五縣市進口所有產品都需檢附產地證明。同時,福島五縣開放出口品項仍維持逐批檢驗,生鮮冷藏蔬果、冷凍蔬果、活生鮮冷藏水產品、冷凍水產品、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礦泉水或飲水、 海草類及茶類等9大類產品,則依風險調整查驗頻率。

各國政府對不同食品,沒有風險者採取開放,可能仍具有風險者則採取限制。消費者以預防性保護的思維,可以針對各國及臺灣皆未「完全開放」的食品類別,多思考一下,做自己的食品安全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