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逛街、吃飯、看球賽 醫師教你防疫技巧

日常休閒活動,又能保護好自己?逛街、去餐廳、唱KTV、看球賽,醫師教你防護技巧。(Shutterstock)
日常休閒活動,又能保護好自己?逛街、去餐廳、唱KTV、看球賽,醫師教你防護技巧。(Shutterstock)

文/蘇冠米
臺灣疫情再起,如何不犧牲日常休閒活動,又能保護好自己?逛街、去餐廳、唱KTV、看球賽,醫師教你防護技巧。

◎餐廳小心飛沫傳染 可自備餐具 

在防疫期間與親朋好友聚餐閒聊、和友人小酌一杯,都要避免「病從口入」。

在餐廳用餐有飛沫傳染的風險,因大家吃飯時會脫下口罩,且彼此距離較近。飛沬傳播在1公尺內的傳染力最強,即使難以保持1公尺,也要盡量與同桌的人維持距離,避免並肩而坐。

一般餐廳的另一可能傳染媒介為服務員,這方面需看各餐廳的人員衛生管理情況;餐具也有可能變成傳染源,因此吃合菜一定要用公筷母匙,或自備環保餐具。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尚文診所感染科醫師鄭元瑜指出,Covid-19在高溫56℃、持續加熱30分鐘才能被有效殺死。因此餐廳業者若按平時方式清洗餐具,可能會有傳染漏洞,建議以高溫消毒餐具最為理想。

民眾如果沒有自備餐具,可將餐廳提供的餐具以酒精再次消毒。

自助式餐廳比一般餐廳傳染源多,因為大家共同夾取的菜可能被汙染。但如果是自助式火鍋,把夾回來的食材煮熟再吃,就會降低風險。

到自助式餐廳用餐時,建議戴口罩夾菜,夾菜前先以乾洗手液給手部消毒;盛菜回來脫下口罩後,再消毒一次。且一次夾取較多分量,減少夾菜次數。

◎逛街購物 做好「聯合防守」

到人潮較多且較雜的公共場所,若能盡量與人保持至少1公尺的距離並戴口罩,可防飛沫傳染;勤洗手、少摸眼口鼻則可避免接觸傳染。

如果要吃東西,最好走到人相對較少的地方,定點吃完再繼續逛。(Shutterstock)如果要吃東西,最好走到人相對較少的地方,定點吃完再繼續逛。(Shutterstock)

鄭元瑜解釋,飛沫分大粒子和小粒子,大粒子飛行約1公尺就掉落,更小的粒子能飛行超過1公尺,但最後會蒸發,「此時病毒就像離開水的魚,失去活性成了非傳染性的微粒」。不過,有些更嚴格的感控將人與人的距離定為2公尺。

接觸傳染的途徑是手碰到傳染黏液,再摸到眼、口、鼻。這些傳染黏液可能會附著在容易摸到的門把、扶手、椅子,甚至是商品上。

門把、扶手可用指關節、手肘、手背、衛生紙代替手指去觸碰。在逛街購物過程中,還有一個技巧,就是固定一隻手做「髒手」,專門去拿取商品,結帳後再消毒。另一隻手做「乾淨的手」,可觸碰臉部。鄭元瑜提醒,有些商品可能需要兩隻手拿,或人們可能一時忘記而用「髒手」去摸臉,因此還是勤洗手較安全。

逛夜市和市集比逛商場還多了一項傳染風險,鄭元瑜指出,很多人喜歡「邊走邊吃」,這是很危險的行為。因為此時嘴巴會不斷張開,雙手不乾淨,走到擁擠處又容易與周遭人互相碰撞。如果要吃東西,最好走到人相對較少的地方,定點吃完再繼續逛。

由於逛街購物是很普遍的日常行為,人人應盡量做到上述預防措施,鄭元瑜表示,這是「聯合防守」的概念,彼此防疫行為越徹底,越不易相互感染。

◎唱KTV、看電影 留意接觸傳染

民眾到電影院裡都戴著口罩看影片,影響較小,但如果邊看電影、邊吃東西,就需要留意。就感染控制原則而言,在電影院裡最好不要吃東西,但若有必要,可等鄰座沒人用餐時,再脫下口罩享用美食。

另一個要留意的是接觸傳染。有觀察研究發現,人會經常性、無意識的觸摸臉部,在看電影過程中,更容易因劇情而觸碰眼、口、鼻。因此,民眾進入電影院包廂就座後,建議先以乾洗手液清潔雙手。或是根據自己的習慣,發想出能提醒自己避免摸臉的方式。例如戴手套、手拿包包。也可找出臉部抓癢專用的物品,比如一隻圓珠筆,但此物不能用在他處,且要時常消毒。

到KTV唱歌是許多人的抒壓、聯誼方式,鄭元瑜指出,KTV的包廂多屬狹小密閉空間,將增加群聚感染機會。另外,唱歌比說話更易散出飛沫;而且包廂麥克風數量往往有限,在與旁人共用麥克風之下,切勿摸到麥克風的套子。

KTV也會提供餐點,用餐時同樣要記得公筷母匙原則,或是避免友人們同時用餐,彼此錯開輪流吃。

◎看球賽 避免揮舞手臂、大聲吶喊

現場觀看運動賽事,讓人熱血沸驣。但在看比賽的過程中,人們常忘情揮舞雙手或扭動身體,這個舉動易增加接觸傳染的機會;在為選手大聲加油吶喊時,容易撐開口罩,也可能擴散感染。

球場上亦常見到球迷一邊觀看比賽,一邊用餐,但在防疫期間易成為感染漏洞。建議避免在球場用餐,保持戴口罩;或是鄰座輪流吃,其他人先戴口罩。同時,要注意手部衛生,避免把病毒吃下肚。

由於球賽容易聚集大量人潮,鄭元瑜表示,主辦單位可在散場時做好人群分流,避免同時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