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WTO新挑戰:因應非市場經濟

圖為WTO的標誌。(Fabrice COFFRINI / AFP)
圖為WTO的標誌。(Fabrice COFFRINI / AFP)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臺灣今年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滿20週年,中經院10日舉辦「我國加入WTO20週年意義及展望」研討會,現任駐WTO常任代表羅昌發表示,由於中國加入WTO,某種程度上改變了遊戲規則,WTO原先想接納、改變中國的思維,現在轉變為如何因應非市場經濟的國家。此外,包括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新型態作為等諸多議題,都是未來面臨的挑戰。

羅昌發表示,WTO自中國在2001年加入後,某種程度也改變WTO的遊戲規則,特別大家都知道中國經濟體制,它所進行的貿易競爭,透過各種不同的機構提供的補貼,就會產生競爭地位上的差異。

羅昌發說,因為問題涉及到WTO補貼規範,是否能有效管控,才能確保各國企業有公平地位進行競爭。他說,WTO原先希望接納、改變中國,現在反而是要做出一些改變,也就是WTO如何回應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問題。

「觀察大國間若干年的博弈,WTO其實很難管」,羅昌發指出,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打,兩個國家互相實施貿易限制,動輒都是百分之幾十的關稅,一瞬間就將當初的貿易承諾「吃掉」,最後呈現國家互比肌肉的競爭,與大家期待的國際規範運作大相徑庭。

至於新型態貿易,很多人形容是經濟脅迫行為,也挑戰了WTO的功能,貿易在最近若干年間,常常被拿來當作服務政治目的的脅迫工具。羅昌發表示,很多例子都與中國有關,包括立陶宛、加拿大、澳洲、臺灣都吃過虧,許多不在法律、政策明文規定下,因此將來WTO在執行規範、解決爭端時,如何證明有這樣的措施,成為一大難題。

羅昌發認為,新冠疫情對於WTO的衝擊,其實有2項平行談判持續了1年多,第一是「談到人命與經濟利益的角力」,第二則是「根本無關人命、豁免增加疫苗生產」等辯論,不管理論上怎麼辯論,都應該做出具體回應,不讓WTO變成無關緊要的國際機構。

而針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議題,也影響到全球供應鏈,羅昌發說,WTO到底對於戰爭終結,是否能扮演積極角色仍有待觀察,雖然角色偏弱,但要有處方解決戰爭帶來的貿易、供應鏈問題,尤其是糧食供應鏈中斷的衝擊。

展望未來,多邊是臺灣對外經貿架構的重要環節,WTO在很多事務上應該積極參與,因為WTO如果在國際間變得可有可無,對臺灣臺說都不利。同時,臺灣也要出能力與貢獻,並照顧產業利益,在國際貿易中,如何拿捏平衡也是一門學問。

陳正祺:盼臺灣成穩定貿易秩序的力量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10日表示,臺灣加入WTO已邁入20年,除了幫助臺灣形成全球最有效率的半導體生態系,臺灣在國際貿易也逐漸受到矚目,希望未來臺灣能積極參與各項議題,成為穩定世界貿易秩序的力量。

陳正祺表示,WTO對於臺灣的重要意義,就在於經貿體制上的改革,例如為了符合自由市場的規範,讓公賣菸酒走入歷史,以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的進口審查,也從正面表列改為負面表列,都是十分哲學性、基礎性的變革。

陳正祺強調,透過IT的助益奠定了臺灣在ICT、半導體產業的世界地位,國際間不但能根留臺灣,使我們與世界經濟體系、供應鏈接軌,全世界也受惠於臺灣而得到生活改善、科技進步的成果,因此臺灣融入世界經貿體系對全球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

他說,WTO面臨地緣政治、疫情、平臺經濟商業模式、供應鏈斷鏈、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能源危機等衝擊挑戰,應發展新的規範來因應。

陳正祺表示,至於我國加入WTO後,除了持續調整經貿體制外,也積極推動加入區域經貿協定,目前已完成加入CPTPP相關的12項法案修法,相信在國人支持下能突破難關,為經貿自由化寫下新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