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希望治療」最佳藥引——爬山

健行登山等活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治療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增加創造力。(Fotolia)
健行登山等活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也可以幫助治療憂鬱症等心理疾病、增加創造力。(Fotolia)

文/陳佳宏、張睿杰、蔡惠芳
「希望治療」傳達的寓意,就是放大定義與範圍,不再侷限於單純的藥物或侵入式治療,而是以多元化角度,由心靈愉悅的療程為起點,透過感官舒適的過程,從而進化到最佳抗氧化的治療方式。

其中,爬山健行就是最佳藥引,逐步融入美麗的景緻、契合的旅伴、完美的天候,再加上氣味豐富的口感饗宴,形成一道對抗癌細胞的最佳防線。

走入山林,沒有副作用的藥方

對癌症病友來說,一個療程往往需要耗時頗久,有時候還需要多個療程同時進行,做完療程之後,還會時不時擔心腫瘤轉移、復發。因而產生焦慮情緒,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除了進行專業治療之外,更應該在心理方面給予支持,幫助他們紓解壓力、建立自信,陪伴他們走出陰霾。

根據研究指出,醫師與病友的互動與關心,如果時間越長,對病友的幫助越大,所以,深知山林對於疾病的緩和作用,某家醫院成立了一支登山隊,除了醫院的醫護人員外,大多數都是院內的病友,由最初的一個人走,到現在的一群人走,改變的是由快變慢,由近而遠。

參加一般登山活動,難免會顧慮自己體力不好、拖累隊友,而有心理壓力,但在該醫院登山隊,大家都理解彼此的身體狀況,反而更能相互鼓勵,更能了解彼此的能耐與狀況,形成一群互相鼓舞的同溫層夥伴。

登山活動,除了適合的團體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能持之以恆。此外,該醫院山友社每週六都會安排固定行程,不管是登山健行、單車旅遊、挑戰百岳公益活動,讓每位病友每星期都有活動可以參與,不只是身心的活動,更期盼的是與團體隊員彼此的互動,那份心靈上同聲打氣的力量。

「每一次登山都給了我很大的力量,讓我相信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我都可以度過!」一位山友在回饋時說。

不只如此,山友們也建立了群組互相聯繫,其中包含了醫護人員,當有任何疑惑時,群組內的醫護人員也會提供正確解答,病友之間也會分享自身經驗,給予建議與陪伴,讓病友以及家屬在面對癌症時,不會病急亂投醫,害了自己。

改善家庭關係,提升生活品質

罹患癌症,對於病友與家屬來說,都是相當辛苦的事情,病友需要面臨癌症可能轉移、復發、治療副作用的壓力,家屬則要面臨照顧病患的壓力,長久下來雙方之間的關係可能因為爭吵而漸漸疏遠。

在我帶隊時,隊伍裡有病友因為參加了山友社,讓家人之間的情感恢復如初。爬山前的體適能訓練,登山過程中,有家人一同陪伴參與,間接凝聚情感,使得即將破裂的關係變得比之前更加緊密,有助於家庭的和諧。

除此之外,還有病友是職業婦女,平日忙於生活、工作和家庭,因感身心勞累而罹癌,罹病前的假日總是閉門養神,而不常踏出家門,罹病後更是整天足不出戶,情緒也逐漸低落。經過其他癌友的邀請,加入登山隊之後,才發現原來臺灣山林如此峻秀,爬山過程中經常受到隊友的照顧,讓她備感溫暖,自此每週登山行程都可見她的身影。

爬山對於病友來說,是一項門檻非常低的運動,不需要花費金錢與精力張羅工具,只需要一雙不會滑的運動鞋、一只水壺、一頂帽子,就可以享受山林間的芬多精。

就算不加入登山社,也可以在平日到家裡附近的山,走一走,按照自己最舒適的步調慢慢爬,沒有時間壓力、也不用競賽,讓身心靈處於舒適的狀態,儲備精力與信心,面對接下來的療程。

學會登山技巧,爬得更輕鬆

站在山頂俯瞰大地,蒼翠的松柏、連綿不絕的山巒、飄渺的雲煙,一路爬上來的辛苦過程,也都隨著這片美麗的風景消散了……

登頂很有成就感,過程就別提有多痛苦了。在登頂路上,看著其他人走得飛快,再看自己卻氣喘吁吁、腳步越來越重,心中羨慕極了!每次爬山的隔天都會肌肉痠痛,只能躺在床上動彈不得。

想要輕鬆爬山,除了要經常鍛鍊體力之外,你可能還需要一些登山技巧。

登山前的必修課

近幾年,時不時會出現因為不熟悉路況或體力不支,而失足掉落山崖的新聞。

登山不比一般的健行,各種地形路況都不是我們平常會遇到的狀況,所以充分掌握登山的基本技巧,是所有登山者的必修課,合理體力分配、小心細節,才不至於發生無法挽回的憾事。

——摘編自《希望治療:整合性癌症照顧,最新醫療、心理與山林療癒》,(博思智庫出版提供)◇

※關於登山的技巧,請見明日B3「生活智慧」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