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列舉10個大企業家的行事風格:
1. 重視3C
這個3C不是指科技產品,「3C模型」是由日本管理學家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所提出,用來為公司、環境、社會創造共享價值,同時獲取利益。SME Value Advisors總經理班薩爾(Manish Bansal)指出,「很會賺錢的企業家非常重視3C:顧客、資金、才能」。
・顧客(Customer):「懂得永續經營之道的企業家不會去炒短線」,班薩爾說,「他們有更遠大的目標,要服務人群」。「企業服務的人群越多,就越能創造價值。有形資產價值會給利益相關者帶來財富」。
・資金(Capital):企業家都樂於發行股票,以籌集資金,他們懂得充分運用資本去「擴大事業規模或多角化經營」。但他們也很清楚底線要設在哪裡,才能避免風險。
・才能(Competence):企業家如何創造財富?班薩爾說,「他們可以親自領導(這到某個階段就行不通了);或者,僱用有才能的人來做,把自己的時間騰出來,專心去做更大的事。」大多數的企業家會僱用頂尖人才,建立一套「系統和流程,授權給這些人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2. 勇於冒險
經濟學家克爾(Sari Pekkala Kerr)等人在《企業家的人格特質》(Personality Traits of Entrepreneurs: A Review of Recent Literature)一文中說:「商場競爭激烈,充滿風險,越追求高成長的公司,風險越高。」研究發現,「超過半數的新創公司撐不過6年,有75%的創業者經商失敗,空手而回」。
關於創業風險的問題,美國經濟學家奈特(Frank Knight)於1921年指出,商場雖然充滿不確定性與風險,企業家卻有異於常人的敏銳洞察力,能夠看到商機、抓住商機。
奈特眼中的企業家,善於應付商場的不確定性。正如英國企業家布蘭森(Richard Branson)說的,「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須冒險」。
3. 求知若渴
比爾蓋茲、馬斯克(Elon Musk)、溫弗瑞、庫班和巴菲特都很喜歡看書。因為看書是極佳的學習管道。
巴菲特曾說,「業界很少人像我這樣。我要看書,也要思考」、「我看書和思考的時間比大多數人多,但我衝動做決定的頻率比別人低。」
實際上,成功的企業家都是求知若渴的——不管是透過什麼媒介。無論是訂閱相關的雜誌、日報或網站資訊,他們也會收聽、觀看廣播和影音平臺,甚至參加研討會或線上課程。
4. 專注本業
想成為百萬富翁嗎?一般人可能會想利用投資的方式。不過,據Investopedia網站報導,「連續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指有超過一次成功創業經驗的創業家)不會靠股市來獲利,而是憑藉本業來賺錢。」
他們真的完全不投資股市嗎?當然會,只是他們不會「單靠股市的獲利來增加資產」。那他們是怎麼做的?連續創業家創立公司後,要麼交給他人管理、自己保留所有權;要麼賣掉公司獲利。他們就是如此反覆的創業,他們把財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隨著股市跌宕起伏。
5. 抱持富足心態
《高效人士的 7 個習慣》作者柯維(Stephen Covey)說,「大多數人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我稱之為『稀缺心態』(Scarcity Mentality)」,「他們把世界看得只有一丁點大,就像一個餡餅那麼大,如果有人分到一大塊,那其他人就分得少。」
柯維說,「抱著稀缺心態的人非常不喜歡跟別人(甚至幫助他們的人)分享榮耀、聲望、權力或利益。」而且,他們非常不樂見他人取得成就。
「大多數人,尤其上班族,都習慣抱著稀缺心態」,《富比世》(Forbes)雜誌作家卡斯特里隆(Caroline Castrillon)指出,「這也難怪,現在晉升與加薪的機會都很少,資源有限,管理者獨占資訊,微觀管理氾濫,短視思維成了常態。」
「而富足心態(Abundance Mindset)源自個人內心深處的價值觀和安全感」,柯維解釋,「這種心態就是:世界有很多資源,足以供給每個人使用。」抱著這種心態,每個人都能分享聲望、榮耀、利益,也可以共同參與決策。「如此就能開創更多的機會、選項、替代方案,發揮更多創意。」
大企業家胸懷大志、懂得感恩、樂觀,因此都懷有富足心態。他們做事積極主動,樂於改革,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愛好、才能與財富。(下週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