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歷史文化

為何稱睡覺為「夢周公」?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公有領域)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公有領域)

文/心語
我們有時會對冗長的會議或無趣的演說開玩笑的說︰「臺上雖然講得賣力,但總有人在臺下夢周公。」

其實,不管是睡覺、作夢或打瞌睡,俗話都可以說是「夢周公」或「去見周公」。但是為什麼不是夢孔子、夢老子等等,而是非要夢周公呢?

「夢周公」一詞原來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所以,「周公」和「夢」還真有關係。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曾輔助武王滅商,封於魯。周武王駕崩後,周公輔佐成王治國,他東征平定了管蔡之亂,又一舉消滅參與叛亂的五十餘小國,從此奠基東南。後來,周公制禮作樂,創立了不少典章制度,因而國家安定,對周王朝的建立及鞏固有很大的貢獻。

周公的許多事蹟,都能作為後人的榜樣,所以孔子對他推崇備至。孔子認為周公是儒家精神的典範,周初的仁政也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因此孔子終身倡導周公的禮樂制度。

而孔子對周公的尊崇與敬重,讓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經常夢到周公。後來人們就以「夢周公」來表示對先賢的緬懷之意,又可稱為「夢周」如晉朝劉琨《重贈盧諶》詩:「中夜撫枕歎,想與數子遊。吾衰久矣夫,何其不夢周?」而現在大多用於形容作夢、睡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