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台中

【研究】疼痛與憂鬱共病 針灸助改善

該項針灸臨床實驗研究成果由中國醫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共同發表。(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該項針灸臨床實驗研究成果由中國醫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共同發表。(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記者黃玉燕/臺中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身心介面研究團隊發現,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患者之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會互相影響,經團隊長期針灸臨床實驗發現,罹患「慢性疼痛與憂鬱症共病」患者可經由針灸治療獲得改善,與發炎反應在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致病機轉。該項研究成果獲登於國際權威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有望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曙光。


 

研究成果獲登於國際權威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有望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曙光。研究成果獲登於國際權威期刊《大腦、行為與免疫》,有望為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症患者帶來治療曙光。(中國醫藥大學提供)

廖先胤醫師指出,有疼痛的患者相較健康者會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憂鬱症,有憂鬱症的患者較一般人可能有更嚴重或持續更久的疼痛。雖然,針灸常被使用來單獨治療疼痛或憂鬱,但鮮少研究探討針灸治療同時患有慢性疼痛與憂鬱症共病患者之療效,與探討針灸患者血液中炎症的變化。

 

身心介面研究中心由教育部支持,計畫研究「針對慢性疼痛的特定穴位可能產生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更優越的鎮痛效果,反之亦然」,以針灸為治療,並使用疼痛量表、憂鬱量表、病患血液的炎症生物標記,評估患者症狀改善的程度。

 

廖先胤表示,在針灸臨床實驗中,受試者接受兩類不同的穴道治療,一類穴道專門治療疼痛,另一類專門治療憂鬱;治療憂鬱使用三個能開竅醒腦的穴位:百會、四神聰和攢竹;兩個行氣活血的穴位:太衝和頭臨泣;以及四個養心安神的穴位:三陰交、印堂、神門和內關。另外,為了治療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研究選擇14個針對特定身體部位的痛症穴位,幫助患者舒筋活血,通關利節、補腎壯腰、疏風散邪。

 

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被分成兩組,針灸療程共24次,對治療型態維持雙盲。研究結果發現「兩類特定穴位針灸都顯著減低患者疼痛與憂鬱的症狀並降低血液中發炎激素 」。

 

另關於發炎反應在憂鬱症和慢性疼痛的致病機轉,林以文教授表示,經多項研究發現,在疼痛與憂鬱共病的研究對象中,可以發現許多種相較健康者更高的發炎激素,身體四肢與軀幹的發炎反應,有可以誘發中樞神經腦部、脊髓的發炎反應,進而導致嚴重的疼痛,甚至產生疼痛與憂鬱共病。

該項針灸臨床實驗研究成果「針刺治療慢性疼痛與重度憂鬱共病患者之臨床療效與免疫效應:一項雙盲、隨機對照交叉研究」,由中國醫大學身心介面研究中心(MBI-Lab)團隊蘇冠賓教授、針灸研究所林以文教授,以及學士後中醫學系廖先胤助理教授共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