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3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連7黑 零售、餐飲營收創同月新高

經濟部24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119.69,年減14.5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21.33,年減 15.21%,雙創連7黑。 (中央社)
經濟部24日發布3月工業生產指數119.69,年減14.5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21.33,年減 15.21%,雙創連7黑。 (中央社)

【記者侯駿霖/臺北報導】全球終端需求不振,經濟部統計處24日公布3月工業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均呈現連續7個月負成長,但雲端伺服器、汽車及其零組件需求增溫,比原先預期年減幅度表現更佳;零售及餐飲營收則雙創歷史同月新高,主要是過去出現疫情高峰、基期因素所致,尤其空廚營收已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隨著產業鏈持續進行庫存調整,3月工業生產指數119.69、年減14.52%,其中製造業生產指數121.33、年減15.21%,皆呈現連7個月負成長。

觀察產業類別,電子零組件業因消費電子需求疲弱,年減幅度高達22%,傳統產業的機械設備業、基本金屬業、化學原材料業,則分別年減21.91%、12.2%及14.23%。

值得注意的是,受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持續暢旺,激勵資料中心相關設備增產,使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0.15%;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幅度也來到1.84%,兩者抵銷3月製造業指數減幅。

統計處說明,國內伺服器廠商大多來自美國訂單,近期應關注美系大廠法說會是否下修資本支出;汽車及其零件業則受惠新車買氣增溫、缺料問題緩解,讓生產優於預期。

不過,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預測介於108.6至112.6,年減幅度落在18.9%至16%之間,將連續8個月負成長。統計處分析,傳產去化庫存速度快於科技業,但臺灣半導體龍頭廠最新法說會定調,去化庫存時程延後,恐怕製造業指數表現將取決於半導體產業的復甦速度。

至於3月零售業營收3,685億元、年增7.1%,連續19個月正成長;餐飲業營收766億元、年增9.8%,連續11個月正成長,雙創歷史同月新高,主要是往年適逢疫情高峰,讓民眾有外出用餐的隱憂,導致基期偏低所致。

統計處表示,空廚營收表現已恢復到疫情前水準,雖航班尚未恢復,但航空業持續轉型,近期不但推出年菜,甚至與超商合作銷售便當,推升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收年增46.1%。

但3月批發業營收1兆164億元、年減13.3%,連續5個月負成長。其中機械器具、建材及化學材料批發業分別年減21.7%、17.9%及23.5%。統計處說明,六都房屋交易量今年首季年減24.1%,使民眾裝潢需求比例相對較少,造成建材需求明顯下滑。

年後轉職 失業率3.56%

主計總處24日公布新統計,3月失業率達3.56%,月增0.03個百分點,失業人數來到42.4萬人。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3月失業率表現穩定,近期看到內需服務業有帶頭改善的跡象。

臺灣迎來疫後復甦,包括餐飲觀光等服務業、物流業、客運業,甚至八大公股行庫均釋出大量職缺搶才。主計總處公布3月失業率3.56%,較2月增加0.03個百分點,主要受到年後轉職潮影響所致。

陳惠欣指出,今年1至3月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落在3.58%至3.6%區間,3月失業情勢仍屬穩定,失業人數來到42.4萬人,月增4千人或0.94%;自2022年7月起至今年3月止,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也累計減少2.4萬人。

主計總處也公布,3月因經濟因素(包括業務不振、無法找到工時大於35小時的工作及季節關係)致週工時未達35小時者為19.5萬人,月增1萬人、年減8千人。陳惠欣分析,往年3月未達35小時者,多介於18至20萬人區間,今年仍屬正常水準。

外界擔憂,在全球景氣衰退下,國際不少大企業傳出裁員消息,導致製造業訂單快速下滑,恐使國內失業率飆升。不過,展望4月勞動市場,陳惠欣認為,2018年至2022年間,除了2020年4月失業率較3月上升外,其餘均呈現下降,月減幅落在0.01至0.04個百分點不等,外部因素影響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