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暑假掛網學童憂鬱增 揪團運動助減壓

家長可陪伴孩子定期、有規律的運動,至少執行3週,有助於建立運動習慣。(Shutterstock)
家長可陪伴孩子定期、有規律的運動,至少執行3週,有助於建立運動習慣。(Shutterstock)

【記者賴玟茹/臺北報導】放暑假後,許多家長擔心孩子長時間掛在網路上,坐著不動,對身心都不好,不妨引導孩子多從事體能類型的休閒活動。據一項國外研究顯示,即使是少量的規律休閒體能活動,也能降低青少年憂鬱、焦慮及慢性壓力。

此研究由芬蘭大學學者執行,以學校健康促進研究(School Health Promotion study)中,芬蘭全國八年級及九年級世代、平均年齡15.4歲的3萬2,829名學生資料進行分析。藉此了解青少年在閒暇時間所進行中度至劇烈的體能活動、活動性高的往返學校交通方式與憂鬱,以及焦慮症狀等三項資料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與沒有進行體能活動的情況比較,每週進行30分鐘的體能活動可減少17%慢性壓力症狀,此外,每週進行一小時體能活動的青少年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的機率分別降低了22%和32%。

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長董旭英表示,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血清素使心情變好,同時刺激腦部、提升創造力,對求學期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十分重要,推薦同學們「揪團」運動,不僅能讓彼此學習陪伴、互相督促,又能讓身體健康。

董旭英也提醒,師長們在鼓勵兒童及青少年運動時,表現出眾並非首要條件,更多時候應該關注孩子運動習慣的養成,對日後生理、心理生活造成的正面影響。

不過,調查也顯示,每天步行或騎自行車上學超過 30分鐘的青少年,會有較高憂鬱症狀,尋求學校心理師諮商比例也較高。

對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讓人出乎意料,許多研究都顯示運動有益心理健康,但也可能卻造成反效果,可能是因為青少年無法像成人那樣可以自由地選擇交通方式,青少年處於非自願的情況下,若須每天長途跋涉到學校,這樣確實可能會成為一種不愉快的例行公事。

葉雅馨也說,但做體能類的休閒活動,因為常會有社交及愉快分享的作用,還是能有效減少壓力與憂鬱,此外,她也建議,家長能從自身做起,挑選一項難度低、達成度高的運動,如跑步,定期、有規律的陪伴孩子至少執行3周,這樣的相處模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