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鄧醫談養生】抗衰老須健脾胃

中醫的脾,指的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人要有正念,不胡思亂想,脾胃必須強健。脾主思,指思考、思慮。(123RF)
中醫的脾,指的是人體的消化系統。人要有正念,不胡思亂想,脾胃必須強健。脾主思,指思考、思慮。(123RF)

文/鄧正梁(濟德中醫診所院長)
脾胃強健,不容易生病。人體生命活動的維持,依賴脾胃所化生的水穀精微的充養;心肺肝腎的生理功能,賴脾氣及其化生的精微物質的支持。脾氣健運,則四臟得養,功能正常發揮,人體康健,正氣充足,不易得病,既病也易於康復,即所謂「四季脾旺不受邪」。

中醫的脾,指的是人體的消化系統。 

首先要讓思考清晰,脾胃必須強健,因為脾藏意,指脾具有思維、記憶、意念的功能。《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意,是將從外界獲得的認識,經過思維取捨,保留下來形成回憶、意念的神志活動。《靈樞·本神》:「脾藏營,營舍意。」脾氣健運,營氣化源充足,氣血充盈,即表現出思路清晰,意念豐富,記憶力強;反之,脾的功能失常,則善忘,呆鈍。 

再來,人要有正念,不胡思亂想,脾胃必須強健。脾主思,指思考、思慮。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是思維活動的物質基礎,故思為脾志。思又與心神有關,故有「思出於心,而脾應之」之說。思慮,是人皆有之的情志活動,對機體並無不良影響。但思慮過度,或所思不遂等情況下,則會影響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旺盛,則思慮、思考等心理活動正常。若脾虛則不耐思慮,思慮太過又易傷脾,致使脾胃之氣結滯,脾氣不能升清,胃氣不能降濁,因而出現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即所謂「思傷脾」。 

肌肉要強健,也需健脾胃。肌肉,《內經》稱為「分肉」。全身肌肉賴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的營養滋潤,才能壯實豐滿,並發揮其運動功能,故說「脾在體合肉」。脾失健運,水穀精微生成和轉輸障礙,肌肉失養,必致瘦削,軟弱無力,甚至痿廢不用。臨床上,肌肉痿廢不用等疾患,常從脾胃治療,如 《素問·痿論》說 「治痿獨取陽明。」 

要口氣清新,需健脾胃。脾在竅為口,其華在脣。脾經「連舌本,散舌下」,食慾和口味均可反映脾的運化功能狀態,故稱「口為脾之竅」。脾氣健運,則食慾旺盛,口味正常,如《靈樞·脈度》說:「脾氣通於口,脾和則口能知五穀矣。」若脾氣虛弱,則口淡乏味;脾失健運,溼濁內生,則口中黏膩;飲食停滯,食積化熱,則口臭。 

流口水太多,亦需健脾胃。涎為口津,即唾液中較清稀的部分,由脾氣布散脾精上溢於口而化生,故說「脾在液為涎」。涎具有保護口腔、潤澤口腔的作用,在進食時分泌旺盛,以助食物的咀嚼和消化,故有「涎出於脾而溢於胃」之說。脾氣充足,涎液化生適量,上行於口而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或脾氣不攝,則導致涎液異常增多,可見口涎自出。若脾精虧虛,涎液分泌減少,則見口乾舌燥。◇

鄧醫談養生
現任正梁中醫診所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外科專科醫師,之後到南京取得中醫博士學位,是國內少數專攻中西醫整合治療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