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表示,社會氛圍常對男性抱有期待,希望能有經濟能力、能扛起責任等,這種期望往往使男性感受到壓力,但又不願直接表達,壓抑在心裡,從而引發身心症狀。
她也分享臨床個案,一名40歲科技業北漂青年,平時工時長、工作壓力大,近兩年無交往女友,家人均在南部,和家人關係疏離。雖已在臺北買房,近期因升息造成房貸壓力增加,又無人可商討。
這些壓力導致他工作常出包,情緒不穩、易怒,不時與同事發生衝突。之前會去健身房健身、騎自行車,但最近對這些都喪失興趣,覺得人生沒意義。經診斷後,確認罹患憂鬱症,目前正接受治療。
40~60歲男性 不懂紓壓
施姸安說,這次案例受經濟壓力影響,又無適當抒發管道,身邊無可提供情感支持的親友,從而陷入焦慮、憂鬱中。
施姸安分享臨床觀察,一般精神科門診,女性求診都比男性多,比例約2:1,但最近男性求診人數約增一成,甚至很多是由家人協助求診,因本人不知道要求助,這類男性一般症狀都較嚴重。
這類族群多為40~60歲男性,施姸安說,他們常面臨家庭、社會期待等多方面壓力,卻往往不知如何紓壓,導致身體出現不適,如腸胃不順、視力不清、容易衝動易怒等,嚴重時會影響日常生活、工作。當情況持續超過兩週,或有自傷、傷人意圖時,就須特別當心。
5大絕招 讓情緒找到出口
壓力可能影響身心健康,應培養正向紓壓方式,施姸安建議可從五個方向著手。
1.建立自身社會網,多與朋友、家人互動,壓力大時才有抒發、談話對象。
2.培養休閒興趣,像是運動、養寵物、種花草、攝影等。
3.給自己放鬆時間,尋找讓自己放鬆、放空的方式,如定期按摩、泡湯等。
4.學習正向思考及有效控管情緒,運用轉念的方式讓自己正向思考,或透過冥想等方式控管情緒。
5.學會求助,找專業單位諮商或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