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關係密切,故可從天地(大宇宙)的本質與現象來分析人的生命活動 (小宇宙)的規律。如清·唐大烈 《吳醫匯講》:「人稟健順之德,以生五行之氣,隱於五臟,見於六腑。呼吸,即陰陽運輸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澤,即花木榮繁也;耳目,即日月晦明也。人身一小天地,信哉!」
天人合一思維,源自道家,如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和規律,天道、地道、人道統歸於一,故人當效法自然,順應自然。
天人同氣,即天、地、人同源於一氣。如 《素問》:「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從而維持人的生命活動。人與萬物相同,生於天地氣交之中,氣之升降出入、聚散闔辟的運動變化,形成萬物生長化收藏、人體生命活動的生長壯老已。
天人同構,即天、地、人的結構相同。中醫學認為,人是天地的縮影,其結構與天地相應。如 《靈樞》:「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天有日月,人有兩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竅。天有風雨,人有喜怒。天有雷電,人有音聲。天有四時,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天有冬夏,人有寒熱。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此人與天地相應者也。」
天人合一,作為中醫學的系統思維方式,指導著對人體生理、病理的認識,融匯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措施中。如《素問》說:「子知醫之道乎……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因此,中醫學始終把人的生命活動,放在天文地理、季節氣候、民俗民風、社會地位、社會責任、生活習慣等天、地、人三大要素構成的宇宙框架之中去分析和權衡,以尋找其本質和規律,預測其發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