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腸道好菌 幫助抵禦中共病毒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的腸道有助於建立和維持強大的免疫力,而腸道的免疫能力也與飲食息息相關。(123RF-大紀元合成)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的腸道有助於建立和維持強大的免疫力,而腸道的免疫能力也與飲食息息相關。(123RF-大紀元合成)

文/記者王佳宜
人體腸道內棲息著許多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和真菌,負責調節人體的生理過程和平衡。現今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腸道菌叢的改變與中共病毒(武漢肺炎)感染的發展、嚴重程度以及後遺症有關。豐富的腸道微生物群有助於縮短染疫時間,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成年人的腸道中大約有上百兆個微生物,數量是人體細胞的10倍,重達1~2公斤。腸道微生物群的功能包括消化、調節胃腸蠕動、調節葡萄糖和脂肪的生成、維持離子穩定、解毒、訓練免疫耐受性、抑制並清除病原體入侵等,功能強大。

2024年1月刊登在《細胞宿主和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一項針對「腸道菌叢對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影響」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分節絲狀菌(SFB)能保護實驗小鼠免受流感病毒的危害,還能阻止沙門氏菌入侵體內,對於抑制COVID-19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也具有保護性。

SFB共生菌附著在腸道黏膜上。研究指出,無論這些細菌是自然存在的或是外部獲得的,都能對抗病毒;透過免疫細胞,如肺泡巨噬細胞(Alveolar macrophage)的活化,來保護呼吸系統,避免肺部感染,(肺泡巨噬細胞存在於肺部,是抵抗病毒入侵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線)。

研究發現,體內沒有SFB的小鼠,在感染呼吸道病毒後,肺泡巨噬細胞迅速耗竭,但是被定植SFB的小鼠,肺泡巨噬細胞會增生並強化吞噬力,成功消滅流感病毒。

腸道菌抑制COVID-19惡化

胚胎學角度認為,腸道和肺部都是由相同胚胎組織發育而來,因此具有一些共同的結構特徵,例如都覆蓋著黏膜、分泌黏蛋白,並且形成共同的黏膜免疫系統來抵禦病原體。

隨著對中共病毒的深入研究,具有雙向複雜聯繫的腸肺軸向(Gut-lung Axis)概念,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體內腸道微生物群豐富,就能保護肺部健康,尤其對改善呼吸道發炎具有作用。上述研究的主導者安德魯・格維茨(Andrew Gewirtz)表示,腸道菌叢與免疫系統肺泡巨噬細胞,以及呼吸道病毒感染之間息息相關。

此外,研究的共同作者理查德・普林珀(Richard Plemper)說,在成千上萬種棲息在小鼠腸道的不同微生物種類中,研究發現有一種普通的共生菌,對呼吸道感染起到強烈(正向)影響;這個發現對於人類感染方面可能具有貢獻。還有研究指出,腸道菌叢的改變,能調節COVID-19患者的病況進展以及康復後併發症。

好菌少 免疫力就下降

一項採集102位COVID-19重症者糞便樣本分析實驗發現,腸道微生物群代謝物次級膽汁酸和去胺基(去胺作用)酪胺酸濃度降低,會提高呼吸衰竭和死亡的風險。(酪胺酸是人體中的非必需胺基酸,當胺基酸的胺基被去除之後,會轉變成氨,氨對人體有毒性)。

還有研究發現,人體原本具有免疫調節能力的腸道微生物如普拉梭菌(F. prausnitzii),以及屬於雙歧桿菌科(Bifidobacteriaceae)、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的厭氧類有益細菌,會在COVID-19患者的腸道中減少或耗竭。

另外,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如:骨髓移植)患者,會經常發生呼吸道感染,對於這類患者的腸道菌叢進行分析發現,其中製造丁酸鹽(Butyrate)短鏈脂肪酸的共生細菌種類減少,呼吸道感染的進展會增加5倍。

染疫吃益生菌更快康復

多項研究證實,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好菌,也是安全性比較高的保健食品。(Shutterstock)多項研究證實,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好菌,也是安全性比較高的保健食品。(Shutterstock)

腸道是人體內最大的免疫器官,健康的腸道有助於建立和維持強大的免疫力,而腸道的免疫能力也與飲食息息相關。多項研究證實,益生菌是對腸道有益的好菌,也是安全性比較高的保健食品。

研究顯示,進行益生菌治療的中共病毒患者,能縮短康復的時間,包括發燒、住院、病毒排出等時間均明顯縮短;還有研究發現,中共病毒重症者進行益生菌治療,能明顯縮短腹瀉症狀持續的時間。有此可見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進而幫助人體抵抗中共病毒。

蔬食飲食避免染疫轉為重症

2021年刊登在《BMJ營養、預防與健康》(BMJ Nutrition,Prevention & Health)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飲食習慣對於中共病毒感染、嚴重程度和疾病持續時間的作用。

奉行素食與海鮮素的患者,攝取的蔬果量較大,食物中的營養素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較能抵禦中共病毒的傷害。(123RF)奉行素食與海鮮素的患者,攝取的蔬果量較大,食物中的營養素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較能抵禦中共病毒的傷害。(123RF)

此項研究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組成團隊,研究涵蓋6個國家,一共2,884位前線醫護人員,從中調查他們的飲食習慣與染疫情況。包括植物為主、動物肉為輔的植物性飲食者(Plant-based diet)、海鮮素食者(pescatarian diet)、低碳、高蛋白飲食者,這四類飲食習慣。

結果發現,相較於低碳、高蛋白飲食者,吃素者感染中共病毒後,轉成中、重症的機率降低了73%;海鮮素食者染疫後,轉成中、重症機率也降低59%。

此外,實行低碳水化合物或高蛋白飲食者,與正常飲食的對照組相比,染疫後轉為中、重症的機率卻增加了48%;而與實行植物性飲食者相比,低碳飲食者感染新冠後,轉為中、重症的機率增加3倍以上。

研究團隊認為,這是因為奉行素食與海鮮素的患者,攝取的蔬果量較大,食物中的營養素幫助增強免疫系統,從而較能抵禦中共病毒的傷害。不過,該研究只是觀察報告,對於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