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靈魂存在嗎? 如何照顧靈魂的健康

靈魂是什麼?它和健康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怎樣照顧靈魂的健康。(Shutterstock)
靈魂是什麼?它和健康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怎樣照顧靈魂的健康。(Shutterstock)

文/楊景端、王賀
我們在追求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的同時,更需要關注一個非常重要的維度——靈魂。靈魂是什麼?它和健康有什麼關係?我們應該怎樣照顧靈魂的健康?本文將與您探討。

任何事物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我們身體的肉身,例如髮膚、器官、血管等,這是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存在。與肉眼可見的物質身體相較而言,靈魂被認為是非物質的。其實物質和非物質是相對的概念,當物質微觀到目前科學手段看不見的程度,就被說成是非物質存在。所以,我更願意相信,靈魂是更微觀的物質存在。

很多物質都有成住壞滅的過程,人的肉身也會隨著生老病死而消逝。但靈魂被認為是永恆的,很多信仰系統都認為,靈魂在肉身裡存在,肉身消亡之後,靈魂還會繼續存在下去,至於靈魂的去處,跟今生今世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有關。

如何認識靈魂的存在?

在現實生活中,有兩種情況對我們認識靈魂的存在有幫助。

第一種是關於輪迴轉世的記憶。有些人能夠對他們的前世有記憶,間接的證明了靈魂的永恆性,也就是在我們現有肉身之前,靈魂就存在。

另外一種就是瀕死體驗。有些人因為疾病或創傷等各種原因,在接近死亡的時候,甚至被宣布死亡一段時間之後又活過來了,這些人當中很多都經歷了靈魂離開身體之後的體驗。有的經歷非常美妙,看到了上帝,看到了天堂。也有的經歷非常恐怖,看到了魔鬼,回來以後十分恐懼。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就曾遇到過這類案例。

這兩種情況是人類對靈魂的永恆性的體驗,這就意味著我們的肉身遲早是要消亡的,但我們的靈魂卻是永恆的,所以照顧自己的靈魂也就非常重要。

三種途徑更靠近靈魂

如果靈魂存在的話,我們怎樣才能體驗到它呢?通常有以下三種途徑,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我們靈魂的存在:

1. 保持正念
當我們保持正念的時候,會感覺到我們靈魂的存在。正念(mindfulness)就是能夠全神貫注在你此時此刻的思想、情緒、感受和周圍環境。思緒不被帶到過去,或者被現實以外的東西分散注意力,大腦也不會去不停的分析和判斷現實的好壞、對錯等。

正念也被證實對健康有好處。《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對276名患有焦慮症的成年人進行隨機臨床試驗,結果發現經過正念減壓治療八週後的效果,不亞於治療焦慮症的第一線藥物艾司西酞普蘭(escitalopram)。

2. 精神實踐
精神實踐就是修行,也就是把自己的信仰,在實際生活中實踐。不同的信仰系統,有不同的修行方法,比如冥想打坐、煉功、查經、誦經、學法、背法等等。在修行的過程中,就能夠體驗到靈魂這一精神層面的變化。當然,也有很多早期的修行方法,後來逐漸變成了一種宗教儀式和宗教活動。

3. 藝術和創造性活動
進行藝術和創造性活動,需要靈感的支持,創作時靈魂深處的東西會表現出來,就能夠讓人體驗到靈魂的存在。

從科學角度來看,我們的思想、行為、情感、意識,都跟大腦以及全身的功能有關。因為大腦不是獨立的隔離的狀態,它和全身的五臟六腑是有聯繫的。目前科學研究更多關注大腦的各種活動,而這些活動和靈魂之間的關係,我們卻還知之甚少。

照顧靈魂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認識到靈魂的存在,我們就應該學會照顧和培養它,讓它更健康、更美好、更高尚。這樣不僅能夠提升精神境界和品質,也能夠促進我們身體的健康和社會和諧。怎樣照顧和培養我們的靈魂呢?有以下幾個關鍵因素需要注意:

1.自我反思和內省
我們要有自我反思和內省的能力。因為靈魂的昇華,就是自我的昇華。如果不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能夠向內查找和修正自己的不足,你就無法修行,靈魂也無法得到滋養,更無法提高境界。

2.真實的生活
我們應該堅持真實的生活,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與自己的信仰保持一致性,這是一種堅持「真」的表現。不因恐懼或誘惑而改變信仰,也不隨心情好壞或需求願望而變得相信或不相信。

3.健康的人際關係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是靈魂與靈魂之間的關係。如果人際關係搞得一塌糊塗,人與人之間抱有欺詐或怨恨,就說明有必要審視自己的信仰系統,亟待改善與人的關係。

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也有很大聯繫。2022年,美國心臟協會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一項科學聲明表示,社會孤立和孤獨對心臟和大腦健康產生有害影響。社會孤立和孤獨,與心臟病發作或中風風險增加約30%有關。

聲明還提到,社會孤立的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5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中,近25%的人處於社會孤立狀態,孤獨的占比更高,約為22~47%。並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許多人群的社會孤立和孤獨狀況可能有所增加。

4.培養同情心
具備同情心,能理解和寬恕他人,就是與人為善,也是修行的方法。不管別人對我們好或不好,認識或不認識,我們都用善心和善念去對待他們。如果平時不能時刻修行,就很難保持這種良好的心態,尤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就容易出現不當甚至是過激的言行,傷害他人也對自己的健康不利。

哈佛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寬恕可以減少焦慮和憂鬱,從而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此前科學家已發現,寬恕可以緩解壓力、改善睡眠、降低血壓和心率。

人和人之間,見面是一種緣分,在一起工作是緣分,在一起生活更是一種緣分,應該珍惜彼此。無論對方的社會地位、宗教信仰和政治觀點如何,我們都應該保持平等與和善的關係。

人的靈魂健康,世界觀就會健康,思想、情感和行為就會比較正面。靈魂的健康狀態,就會對身體健康有很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