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是人體血液中的脂肪,血脂異常是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高熱量、高醣的食物,容易導致血脂異常。
依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20歲以上國人三高「自知率」為:高血壓68%、高血糖66%,而高血脂卻僅有23%,與其他二高相較下,不成比例。
奇美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盧翰生表示:「由於高血脂剛開始不一定會有症狀產生,較容易被忽視,但實際卻會對心臟、腦部、腎臟,及周邊血管等眾多器官造成影響。」因此高血脂儼然已成國人潛在重要健康問題。
膽固醇有分好壞
盧翰生表示,膽固醇是體內的一種脂質,通常身體需要一定分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機能,一旦過多,則會造成健康危機。其來源有二種:包括「內生性」主要由肝臟製造,以及「外生性」透過飲食攝取。
血脂異常,除了檢驗總膽固醇以外,還會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三酸甘油酯(TG)數字。
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容易附著於血管壁,造成血管阻塞以及硬化。
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俗稱「好膽固醇」,負責將膽固醇帶離血管,是血管的清道夫。
三、三酸甘油酯(TG):提供人體的熱量,過少會導致疲勞及虛弱;過多將導致肥胖和心血管風險增加。
改變五大習慣 預防血管變「窄」盧翰生指出,當血脂過多時,會導致動脈粥狀硬化,當血管嚴重狹窄時,有機會形成血栓,導致血管阻塞、組織缺氧。若發生在腦部血管,則會導致中風;發生在心臟的冠狀動脈,則會導致缺血性心臟病。此外腎臟病、周邊血管阻塞疾病也跟高血脂息息相關。
盧翰生表示,高血脂的危險因子為,血脂異常(壞膽固醇過高)、高血壓、糖尿病、抽菸、體重過重、缺乏運動、高油飲食,可經由改變「五大生活習慣」,達到預防及治療效果。
五大生活習慣包括:戒菸、少飲酒、規律運動、保持理想體重,以及正確的飲食。
飲食方面,盡量以低脂飲食為主,少吃精緻食品,高熱量飲料、油炸物也需避免。盡量攝取足夠的蔬果、全穀類、堅果、豆類、海鮮、瘦肉,油類則推薦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非熱帶植物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欖油)。
針對上述個案,盧翰生建議他先嘗試增加運動時間以及飲食調整,血脂數值逐漸改善,後續輔以藥物調整,血脂終於恢復正常。
盧翰生提醒,高血脂危害不可忽視,每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控制目標,若在調整以上生活習慣後,血脂仍未獲得足夠改善,建議諮詢專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