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為怒、喜、憂、思、悲、恐、驚等,情緒、壓力內在致病因子;外因是風、寒、暑、溼、燥、火等,氣候、環境外在致病因子;不內外因則是飲食、勞動、外傷、蚊蟲叮咬等致病因子。
喜怒哀樂 內在情緒毒
怒、喜、憂、思、悲、恐、驚等內在情緒、壓力太過,造成身體代謝失常產生疾病,有些人在高壓力、情緒起伏過大下,出現偏頭痛、失眠、口破、胃痛等症狀,代表身體臟腑無法在這種環境,好好代謝處理平時累積的毒素。
門診中常常會遇到便祕、胃痛的患者,職業通常是業務、醫療人員以及老師等高壓力族群,因為憂慮、思考過多造成腸胃蠕動過慢,胃酸堆積、代謝廢物與毒素無法排出,而導致便祕、胃痛等腸胃症狀。
潮溼、寒暑等 外在環境毒
外在的致病因子為風、寒、暑、溼、燥、火等,氣候、外在環境侵入人體,影響身體、經絡、臟腑運行,而形成各式各樣的症狀。臺灣地處亞熱帶,就算到了秋天,仍有所謂「秋老虎」之說,意味著天氣十分容易過熱,尤其是秋天應當是秋高氣爽之際,卻一下子涼爽一下子炎熱,天氣變化如此劇烈,特別容易致病。
又或是長期身處於潮溼的外在環境中,像是臺灣屬於容易長年下雨島嶼氣候,從梅雨季節到颱風季節會有長達半年的雨季,天氣中的溼氣自皮毛侵入,浸潤皮下筋膜,散布於經絡臟腑之間,即是「溼毒」,起初感覺沉重、僵硬、身體不舒爽,時間一長,便會導致莫名其妙的痠脹疼痛,此類患者除了規律運動外,可以飲用除溼通絡的中藥茶飲,例如:薏苡仁、茯苓、澤瀉等,將溼氣由內而外排出。
病毒、食物中毒等 其他病因
除了內因、外因之外,最後一種致病因子是不內外因,概括所有不屬於內因也不屬於外因的其他因素,像是現在很多疾病都是從口鼻而入,例如:新冠肺炎(中共肺炎)、感冒、流感、食物中毒等,而這類疾病對應方式也很簡單,藉由戴口罩、手部消毒、環境消毒以及選擇新鮮食物、原型食物,就可以有效避免體內毒素的累積。
相比之下,因勞動損傷累積的毒素、代謝廢物會比較不易解決,也比較不易避免,舉例來說,職業病的筋骨傷,反覆某些特定的動作,導致相應經絡中瘀血的累積,長期下來的痠痛不適,需要持續中藥、針灸治療,調整恰當的姿勢,經過正確的訓練肌群,強化經絡後,才能在之後漫長的職業生涯中,避免許多瘀毒的累積,延緩身體的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