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透過洋流擴散至全球各大海洋,威脅海洋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國立中山大學研究發現,塑膠微粒會改變珊瑚骨骼的晶體結構,造成珊瑚長不大、更容易「骨質疏鬆」,此研究登上了國際頂尖期刊。
中山大學化學系特聘教授謝淑貞與海洋科學系研究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陳鎮東合作研究,對塑膠如何汙染海洋珊瑚提出關鍵見解,於國際頂尖期刊《環境化學快報》(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發表。
謝淑貞指出,研究團隊探討紫皮珊瑚(Briareum violacea)暴露於含有5 ppm聚乙烯塑膠微粒的海水中,發現塑膠微粒影響了珊瑚骨骼生長、更容易「骨質疏鬆」。
她提到,紫皮珊瑚屬於軟珊瑚,其骨骼是由珊瑚蟲分泌的碳酸鈣,形成細小的碳酸鈣骨針。這些骨針散布於珊瑚的組織中,為珊瑚提供了支撐的結構,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
研究團隊檢查珊瑚骨骼,發現健康的紫皮珊瑚含有方解石和文石這兩種主要的碳酸鈣晶體形式。隨著聚乙烯塑膠微粒濃度的增加,方解石的訊號與結構明顯減弱,顯示珊瑚骨骼受損;濃度較高時,文石晶體幾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穩定的無定形碳酸鈣。
★相關閱讀:
研究指出,這些塑膠微粒不僅破壞了珊瑚骨骼的結構完整性,使它們更容易溶解,還改變了海水中鈣離子的濃度。海水分析顯示,在涉及塑膠微粒的處理中,鈣離子濃度顯著增加,這表明珊瑚骨骼變得更容易溶解和損壞。同時,紫皮珊瑚暴露在聚乙烯塑膠微粒的海水中會釋放更多鈣離子,顯示珊瑚骨骼不穩定性與更易溶解。
謝淑貞強調,隨著環境持續惡化,將來會有更多的珊瑚將受到影響,特別是那些生長在受汙染環境中的珊瑚,可能會面臨更嚴重的健康問題,也揭示了減輕塑膠汙染以保護珊瑚生態系統的緊迫性,呼籲加強對塑膠微粒汙染的控管,並持續關注其生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