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五購物節」是一種從美國發跡的消費活動週(類似雙11購物潮)。「黑五」與西方人忌諱的「13號星期五」是不同的日子。
「黑五」在感恩節(星期四)後的第一個星期五開始,標誌著聖誕採購季正式起跑。使用「黑色」命名,是因為歐美傳統店家記帳慣用黑色代表盈利(赤字為虧損),暗喻營收由負轉正的。
經常聽聞購物週,某百貨、電商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但刺激民眾「買買買」的背後,可能隱藏心理健康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蘇璿允分享,一名30歲的A小姐,過去曾經每季購買同一品牌的20件首飾,導致數十萬元的負債。
非買不可!我生病了嗎?
「強迫性購物症」此一新興疾病,已在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系統ICD-11中列出。強迫性購物症特點是持續性的購物衝動,導致無法克制的購物行為,即使對財務、生活或人際關係造成困擾,也難以停止。這樣的行為通常與壓力、焦慮或情緒煩悶有關,而購物則成為一種短暫的情緒紓解方式,但消費過後往往帶來更多的罪惡感和負擔。
A小姐的案例就是典型強迫性購物症表現,她看到新一季的首飾上市時,會感到一種「無法拒絕的衝動」以及興奮感,即使空間已塞滿,還是會花大筆錢購買,長期下來,欠下不少債務並與家人發生衝突。
蘇璿允指出,強迫性購物症的形成與衝動控制困難及行為成癮有關,類似於賭博成癮或飲食失調。購物過程中的短暫滿足感會強化從慾望到消費的行為模式,讓人陷入反覆的購買循環。研究顯示,購物行為可能與腦中的獎賞系統和情緒調節功能失衡有關,這也是為什麼購物能暫時讓人感覺愉悅,但最後卻無法停止。
治療強迫性購物症通常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包括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治療)來協助病人辨識誘因和建立新的行為模式,以及藥物治療來穩定情緒和控制衝動。
個案A小姐在家人支持下接受醫療協助,醫師結合心理諮商和藥物(如調節情緒的藥物)控制購物衝動,並學習規劃個人財務,逐步減少負債,如今她的購物行為已明顯改善,生活逐漸回到正軌。
失控購物三警訊
蘇璿允呼籲大眾注意,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有以下特徵,應考慮尋求專業協助。
1. 購物頻率過高:經常因購物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2. 無法控制購物慾望:即使購物行為已造成財務或人際困擾,仍無法停止。
3. 情緒影響購物:購物成為排解壓力或情緒低落的主要方式,購買後卻感到後悔或內疚。
強迫性購物症並不是單純的意志力不足,而是精神健康問題,以及大腦神經內分泌失調的一部分,強迫性購物症並非不能治癒。
醫師建議,面對琳瑯滿目的折扣時,保持冷靜並學會放慢速度,與家人討論,分辨需求與慾望,對控制購物行為會有幫助。若發現自己或家人已陷入購物惡性循環,要尋求專業協助並接受治療,透過專業治療與家人支持,許多患者可重新掌控生活,並學會用健康方式處理情緒,及早治療才能避免超額消費的行為惡化及長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