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綜合

調查:逾2成大學生憂鬱傾向 有2主因

這個世代年輕人極度不快樂 而且情況逐年惡化 大學生壓力來源以「未來規劃壓力」居所有壓力之首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日公布「2024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結果發現,23.1%大學生具有憂鬱情緒傾向,「課業壓力」、「財務困難」是主要壓力來源。(記者賴玟茹/攝影)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日公布「2024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結果發現,23.1%大學生具有憂鬱情緒傾向,「課業壓力」、「財務困難」是主要壓力來源。(記者賴玟茹/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近年大專院校學生自殺事件頻傳,據2024年衛福部青年十大死因統計,自殺排名第二,死亡率創新高,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日公布「2024年大專學生壓力調查結果」,結果發現,23.1%大學生具有憂鬱情緒傾向,「課業壓力」、「財務困難」是主要壓力來源。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陳柏霖表示,本次調查期間為今年6至10月,以網路問卷調查3,264名大專院校學生,進一步利用生活壓力量表,檢視憂鬱情緒的發生頻率、次數,及困擾壓迫感程度。

陳柏霖表示,結果顯示,23.1%大學生可能具有憂鬱情緒傾向,比去年狀況微降,其中,又以大三學生的壓力仍高,壓力來源主要以「學業壓力」與「未來規劃壓力」比例最高,未來規劃壓力更是所有大學生壓力之首。

中正大學諮商中心主任、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鄧閔鴻分享近十年的臨床觀察,他表示,每年各大專院校都會檢視新生憂鬱狀況,以中正大學來說,十年前約6%學生,達到臨床需要關注的高風險對象,截至去年已成長為8%至9%。

鄧閔鴻表示,現在從國中高中到大學,青少年的選擇機會多,但這個世代年輕人極度不快樂,而且情況逐年惡化,另外,也發現大專生的心理健康,有淡旺季之分,與一般民眾心理健康困擾不同,像是在期中考試前,學業壓力增加,及交友狀況,心理健康有很大起伏,同時也是諮商輔導老師最忙碌的時刻。

另外,鄧閔鴻也提到,大專生多已滿18歲,此時已在學習作為成年人,與國中小最大的差別來說,就是跟原生家庭距離遙遠,因此,大專心理師、社工師常無法第一時間,找到原生家庭提供協助。

對於這個世代年輕人不快樂的原因,鄧閔鴻進一步向《大紀元時報》表示,不只是台灣,國際也存在相同問題,15至25歲年輕人都不快樂,有些人覺得是因為手機緣故,訊息傳遞快速,年輕人要應對的資源,也會變多,也讓焦慮程度增加。不過鄧閔鴻也說,儘管這世代的小孩比較不快樂,但相對過往,也較勇於去尋求協助。

對此,陳柏霖建議,心理諮商專業人員應對不同類型學生提供客製化的協助。另應建立校園心理健康預警機制,也能及早發現並協助需要幫助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