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健康生活

電解飲料 原來這樣做!

劇烈運動大量出汗之後應及時補充電解質。(Shutterstock)
劇烈運動大量出汗之後應及時補充電解質。(Shutterstock)

文/李若琳
生病脫水、高強度運動時,我們都知道要補充電解質。市售電解質補給品多種多樣,從運動飲料到醫用滿足不同需求。對於一般需求,可以喝自製電解質水補充。

自製電解質水價格實惠、食材新鮮。比照如下步驟,就能製作簡易電解質水。

簡易電解質水在家就能自製。(Shutterstock)簡易電解質水在家就能自製。(Shutterstock)

自製電解飲料

1.先選水基底。

喝電解質水主要為了補充水分,所以飲品的主要成分是水。牛奶和植物奶都可以作為水基底。牛奶含天然鈉、鉀和鈣等電解質。若喝植物奶,選營養強化奶較好。

其他基底,不添加糖的100%純椰子水、花草茶和礦泉水也不錯。與市售調製電解質飲料不同,純椰子水成分天然,它富含鉀,味道清甜爽口很受運動補給品歡迎。不過,運動後主要補給鈉和鉀,若出汗較多需要留意椰子水鈉含量相對低。

自製電解質水食材新鮮,風味不受限。(Shutterstock)自製電解質水食材新鮮,風味不受限。(Shutterstock)

自製電解質水,2湯匙檸檬汁提供約31毫克鉀。(Shutterstock)自製電解質水,2湯匙檸檬汁提供約31毫克鉀。(Shutterstock)

2.再添加水果。

檸檬容易取得,一個檸檬通常可壓榨2湯匙果汁。據美國農業部數據,2湯匙提供約31毫克鉀。其他含鉀和天然糖的水果,還有多汁的黃瓜、奇異果,以及果肉柔軟容易混合的酪梨和香蕉。

鈉、碳酸氫鹽與氯化物是人體所需電解質,飲品中添加一小撮鹽、小蘇打或者乾海苔可提供來源。

其中,鈉為細胞外液和血液中的重要陽離子,參與神經肌肉活動、促進水平衡和葡萄糖吸收。氯化物則參與呼吸作用和消化功能,以及維持體液酸鹼平衡,日常攝取來自食鹽、海帶等。碳酸氫鹽是由碳酸氫根和金屬離子所形成的鹽類,呈弱鹼性,常見形式包括俗稱小蘇打的碳酸氫鈉。

3.替飲品調味。

甜味選擇代糖或是天然甜味劑楓糖漿、蜂蜜,取決於個人偏好。無糖版本的風味增強劑選擇多元,像是果汁沖泡粉、新鮮薑汁、薄荷、肉桂粉等香料,效果也很好。

兩種電解質飲配方

◎ 無糖電解質水:
普通飲用水1杯(240毫升)+2湯匙檸檬汁+1小撮鹽(約1/20茶匙)+調味劑。

◎ 運動後恢復體力:
250毫升脫脂奶或強化植物奶+1根小香蕉或半根+1/8茶匙鹽+適量蜂蜜調味,可加一點冰。

何時需要喝電解質水?

鈉、鉀、鈣、鎂、氯化物、磷酸鹽和碳酸氫鹽,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主要電解質。電解質缺乏或過量,都會造成身體不適,像是頭暈、肌肉痙攣、嘔吐、手足抽搐、疲勞、心律不整等。

在發燒腹瀉脫水、劇烈運動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ow-carb diet)等流失電解質的情況,應該及時補充電解質。電解質對人體起到水平衡、維持自然pH值、調節肌肉收縮和神經傳導等功能。

日常飲食中,即可補充電解質

我們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額外補充電解質,因為均衡飲食且沒有大量消耗體力,電解質從日常飲食就能獲得補充。

鉀為細胞內液主要的陽離子,作用主要是參與神經肌肉活動、協助胰島素釋放、調節水平衡和酸鹼平衡等。

.鉀含量豐富的食物:包括地瓜、酪梨、香蕉、菠菜和羽衣甘藍。

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參與血液凝集,也在維持肌肉和神經功能方面扮演要角。

.良好的鈣質來源:乳品、芝麻、帶骨的罐頭沙丁魚,或其他小魚乾等。

鎂和鈣有相互平衡的關係,並參與體內眾多酵素反應,也是體內蛋白質合成,幫助DNA合成與維護的關鍵元素。


.含鎂的食物:全種籽類和綠葉菜,都是鎂的食物來源。

.磷酸鹽:普遍存在於食品添加劑和各類食物,尤其高蛋白食物,所以一般不會缺乏。其生理功能包括協助能量代謝、調節體液酸鹼平衡等。

.鈉的食物來源:包括調味料、食品添加劑,起士和發酵蔬菜等,一般活動量人體需要量並不高,所以很少人會出現鈉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