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台積電前往熊本設廠的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甘利明28日表示,中國深度求索(Deepseek)的生成式AI模型雖然便宜,但使用者輸入的資料都會被中共掌握,中共想讓Deepseek成為全球基礎建設,屆時國家的智慧財產、決策都會被中共控制,希望台日合作創造沒有風險的AI世界。
印太戰略智庫28日舉辦「台日科技未來論壇」,邀請日本自衛隊前陸軍司令岩田清文、KDDI 電信創辦人千本倖生等人來台,並邀請長期擘畫日本半導體政策的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Akira Amari)明進行專題演說。
甘利明不但推動日本政府對半導體界的支持法案,也催生禁止日本技術外流給中共的安全法案,並促成台積電去日本設廠,他在論壇終場前演講表示,2015年他就提出過「誰掌握半導體誰就掌握世界」,時隔多年證明他的眼光正確。
甘利明認為,世界正在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整個社會從類比時代轉入數位時代,所有事物都依賴數據運轉,並以此作為決策基礎,背後的關鍵就是半導體,以前只有家電業、資訊業被半導體影響,未來無論是醫療還是產業,各領域的運作都仰賴半導體技術的支持。
談到當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正在面臨的挑戰,甘利明表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已開始生產,且良率據說比台灣本土工廠還高,這是因為台積電派遣了1300名台灣工程師前往該地,確保生產品質。
他表示,但美國希望產線都換成美國人,考量美國的勞工文化,他們一上班就開始看手錶,「5點鐘下班時間到了,就說我要走了」。如果在汽車廠,這種態度還可以,但在高端的半導體產業,這種態度可能無法讓一個半導體廠運作。
「我到台積電廠內學習過,看到他們廠內作業,我非常震驚,我們日本人真的有辦法追上台積電這種作業態度嗎?」甘利明說,美國總統川普希望把製造供應鏈都設在美國境內,所有東西都由美國自行製造、供應,且施政主軸聚焦太空與AI,這背後需要先進半導體。
他解釋說,先進半導體其實是靠數百家公司、經過幾千個製程才做得出來,要單靠美國完成是天方夜譚,世界上最擅長做晶片開發是美國,但半導體設備80%來自美國、日本、荷蘭,而材料55%來自於日本,90%靠台灣的公司製造,必須要有全世界一流的公司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甘利明提到,過往日本的GDP是美國的三分之二,長期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後來走向失落,2011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沒隔幾年,德國又擠上來,成為美、中、德、日。
「再過幾年說不定印度也要上來把日本擠下去了,這樣再下去日本就沒有未來了」。甘利明把半導體視為重振日本的關鍵步驟,而台灣和日本可以在半導體深切合作,一起幫助全世界進行數位轉型。
甘利明提出了台灣、日本在半導體產業合作的三大理由,第一,晶片製造趨於複雜,以前由前端製造創造晶片價值,現在由於晶片走向立體化,反而變成由後段封測來增值晶片的價值,日本又非常擅長先進封測技術。
第二,過去企業由下單的公司來影響這個市場,現在因為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馬斯克的X.ai以及臉書等大公司也紛紛投入AI戰場,變成接單的公司來影響這個市場,全世界只有台積電有能力製造,但全世界不可能把所有先進晶片仰賴一家公司,希望日本的Rapidus技術上能追上台積電或者貼近台積電,成為第二家提供晶片的公司。
第三,甘利明說,中共企圖是讓DeepSeek成為全世界的基礎建設,當大家都在使用、甚至把智慧財產匯入DeepSeek時,DeepSeek就能預測這些公司想要做什麼,公司所有的決策智慧財產就會被中共控制。如果台灣和日本在半導體上合作,就能創造一個沒有風險的AI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