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份研究顯示,不同的助人方式會在大腦產生不同的反應;而幫助周圍認識的人,比無確定目標的慈善行為更能讓人緩解焦慮和壓力。
據今日醫學新聞網(MNT)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博士Tristen K. Inagaki和Lauren P. Ross進行了兩項實驗。實驗中,45位參與者完成某個任務,他們被告知可將獲得的獎金給予身邊需要幫助的熟人、慈善機構或者給他們自己。
根據不同的助人行為,研究者們用核磁共振掃描參與者的大腦。一如預期,兩種幫助別人的行為都提升了大腦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區域和隔膜區(septal area)的活動。兩個區域都與哺乳動物照顧子女的活動相關。
不過重要的發現是,有針對性的幫助他人的行為還減少了大腦杏仁體區域的活動。人們感到壓力的時候,杏仁體區域會向下丘腦發出緊張信號,讓大腦產生「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人們焦慮、恐懼時,杏仁體的活動都顯著增加。382位經常幫助身邊熟人的參與者,經過腦部掃描後,他們腦部杏仁體區域的活動明顯減少。而幫助無特定目標群體對大腦杏仁體區域的活動不產生變化。
上述結果使研究者們認為,向特定的人提供幫助更能讓施助者緩解焦慮和壓力。這份研究日前發表在《生物行為醫學雜誌》(Journal of Biobehavioral Medicin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