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程度通常是以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衡量,當BMI介於18.5~23.9為正常,24~26.9為過重,27以上為肥胖。BMI落在過重與肥胖的族群,罹患疾病的危險性相對會增加,因此更應該積極控制體重。
中醫埋線減重的原理與效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蔡佩怡表示,在中醫的減重方式中,埋線減重是其中之一。埋線是利用針刺將羊腸線埋入人體穴位,運用羊腸線易被人體分解、液化、吸收的特性,在還未被身體吸收之前,對穴位進行持續性的刺激,以發揮減重的效應。
應用羊腸線在穴位較持久性的刺激,達到調理臟腑、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促進腸蠕動和通利小便,增進全身性的新陳代謝作用等,以達到減肥、局部雕塑等功效,調理為易瘦體質;如果搭配中藥調理,效果會更好。
埋線減重會有什麼副作用嗎?
其實埋線的感覺和針灸一樣,也會有痠、脹、麻的感覺。通常一般人在剛埋完線3日內,身體會覺得痠,而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痠痛、疲倦感會持續約一週,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感覺。
現今埋線是使用羊腸線,和針灸使用的針差不多細,幾乎沒有傷口,通常沒有身體排斥的問題。
但是有一些人的身體無法分解代謝羊腸線,於是羊腸線就會從針孔內被推擠出來,形成有如青春痘的小膿點;如果埋線處引發蟹足腫,或是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可能是埋線工具沒有消毒完全,或是埋線的針太粗,因而造成傷口感染。
此時務必盡速找醫師處理,通常只要服用清熱消炎的藥物就能緩解不適。不過,為了避免埋線處受到感染,埋線後3內不要泡澡或游泳,切勿攝取海鮮、辛辣、油炸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肥胖的4種原因和埋線的穴位
蔡佩怡指出,造成肥胖的原因每個人不盡相同,臨床上常見有以下4種,在此分別介紹如下,並說明中醫會選擇埋線減重的穴位。
1.年齡漸增,以及沒有規律運動造成身體肌肉量減少,身體基礎代謝下降,體重直線上升。此時中醫會選擇促進新陳代謝的穴位埋線,例如:氣海穴、關元穴,再配合中藥調理,促進代謝上升則不易復胖,此為打造易瘦體質的關鍵。
2.三餐不定時,飲食不知節制, 喜歡吃甜食、零食、飲料等高熱量食物,在不知不覺中把胃撐大,當攝入的熱量過多,體重自然日漸增加。此時中醫會選擇抑制食慾的穴位埋線,例如:耳穴的耳神門穴。
3.水腫也是造成體重上升的原因,現代人坐多動少,不但代謝變差、循環下降,還容易造成下肢水腫,甚至全身性的水腫。此時中醫會選擇調脾胃、除溼氣、消水腫的穴位埋線,例如:豐隆穴、水分穴、中脘穴等。
4.作息不正常,經常熬夜、失眠、睡眠品質不佳或睡眠時間不足的人,體內瘦素分泌濃度會下降,瘦素可抑制食慾,進而調節能量(如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因此瘦素下降則容易肥胖。此時中醫會選擇幫助睡眠的穴位埋線,例如:耳神門穴、三陰交穴、太衝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