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地方 桃園

遠離惱人便祕 迎接順暢人生

造成便祕的因素很多,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等2種因素,原發性因素包括纖維、水分攝取不足、年紀增長或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機能下降,錯誤的排便動作也可能造成便祕。(123RF)
造成便祕的因素很多,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等2種因素,原發性因素包括纖維、水分攝取不足、年紀增長或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機能下降,錯誤的排便動作也可能造成便祕。(123RF)

文/記者徐乃義
便祕是多數人曾經或持續發生的一種惱人症狀,排便次數基本上從一天三次到一週三次都屬於正常範圍內。除排便次數下降之外,排便後有排不乾淨感覺、排便不順、糞便乾、硬等皆可能是便祕的表現。

現代人由於受到飲食不均衡影響,或是缺乏適當運動、壓力繁忙、緊張等因素,特別容易產生便祕的狀況,統計資料顯示好發於女性、年長者、活動量少等族群。

便祕原因 大致分2種

造成便祕的因素很多,可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等2種因素,原發性因素包括纖維、水分攝取不足、年紀增長或缺乏運動導致腸道蠕動機能下降,錯誤的排便動作也可能造成便祕。

而次發性因素主要是因疾病或藥物引起,如神經系統疾病或腸道結構異常疾病,或長期服用易引起便祕藥物等,另外,情緒緊張、壓力過大、過度疲勞或沒有養成排便習慣,也是常見之原因。

非藥物治療來改善

患者於排除疾病或藥品等次發性因素後,在「飲食方面」需補充適量的蔬果、充足的水分、均衡的飲食,糖尿病患者須注意水果不可過量,限制補充水分族群也應依照醫師指示攝取水分,補充適當的益生菌也可改善排便狀況。在「生活習慣」方面,則須適當且適量的運動、放鬆心情、減少焦慮,更重要的是培養固定的排便習慣以及正確的排便姿勢。

治療便祕常見4種藥品

如非藥物治療後仍無顯著改善,則可能要服用相關藥品進行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藥師黃琮勛說,常見藥品有四種,其一「刺激性緩瀉劑」可直接刺激腸道組織、增加腸蠕動,一般通常於睡前服用一次,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絞痛、胃腸不適等。其二「滲透性緩瀉劑」則是利用滲透壓原理,將水分滯留於腸道內,以利糞便排出,服藥期間仍需注意補充水分。其三「糞便形成劑」通常為不被身體吸收、吸水性強的天然植物膠成分,於腸液中膨脹增加糞便體積,須配合藥師指示正確服藥方式、補充足量水分,且避免於睡前服用或用於長期臥床之老年人,以避免腸道阻塞等嚴重不良反應。最後「促進胃腸蠕動劑」可增加消化道整體之蠕動狀況,促進排便情況。

北榮桃園分院長盧星華提醒民眾,當排便有任何習慣或型態之改變時,一定要積極就醫,找出發生的原因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建議,切勿長期自行購買瀉藥或灌腸劑使用。當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時,務必配合醫師及藥師之指示正確服用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