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財經 國內

沈榮津:綠電不是成本 而是企業生存問題

綠電已成臺灣產業能否繼續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的必要條件。(中央社)
綠電已成臺灣產業能否繼續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的必要條件。(中央社)

【記者徐翠玲/臺北報導】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11日指出,綠電已成臺灣產業能否繼續在國際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的必要條件。過去產業界都認為綠電是成本問題,他引述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說法,這不是成本問題,而是生存問題。此外,大部分綠電都被台積電買去,要加快速度開發綠電,供台積電以外廠商購買。

沈榮津在「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成立大會」致詞時表示,產業要跟國際大廠接軌國際供應鏈,取決於生產過程是不是採用綠電、是不是綠色供應鏈一分子。企業生產過程如果沒用綠電、不是綠色供應鏈就沒有訂單,林憲銘在工研院院士會議提到,「不是成本問題,是生存問題」。

沈榮津表示,能源轉型不僅呼應世界潮流,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國家關鍵政策,其中太陽光電是能源轉型成功的核心樞紐,政府訂定太陽光電2025年累計裝置容量20GW目標。總統蔡英文宣示2050年淨零轉型,環保署也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工作,未來法案將納入2050淨零排放目標。 

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已有許多國際大廠像APPLE、GOOGLE加入,也訂出100%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台積電也已承諾2050年之前100%使用再生能源發電為目標。

「化石能源、核能是2050年淨零排放之前過度能源」,沈榮津說,未來約9成都用再生能源,目前國內再生能源以太陽光電(PV)、風電為主軸。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到目前是7.7GW,2021年缺口大概0.34GW,2022年6月會補回來。而太陽光電發展規劃,2022年、2023年各釋出2.5GW,2024年、2025年各釋出3GW。

沈榮津表示,知名企業台積電、正崴精密透過綠電交易平台交易綠電。現在發放綠電憑證達94萬張,大概有9.4億度電,透過交易成交張數約81萬張,顯示國內綠電市場越來越蓬勃發展,對綠電的推動有正向幫助。

2050淨零排放 估太陽光電需年增3.5GW

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表示,能源局預估未來5年用電每年平均成長2.5%,也就是台灣每年必須新增2GW太陽能及1.3GW風電,才能滿足新增電力需求。台灣有2025年達到光電建置量20GW目標,需要建設更多太陽能電廠取代燃煤電廠,合理預估未來20年台灣太陽能電廠的建置,應該以每年3.5GW的速度,才能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使命。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公會理事長蔡宗融提到,風電已經規劃出從2026年至2035年每年1.5GW的建置量,期待趕快推出太陽光電2026年至2035年,甚至到2050年淨零碳排的建置量。

關於總統蔡英文希望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從20GW加碼到25GW,能源局長游振偉會後告訴《大紀元時報》,目前政府還是以20GW為目標。國發會已經規劃2050淨零排放路徑,上半年草案應該會出來,再來檢討太陽光電裝置容量是否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