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門氏桿菌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35~37℃,藉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汙染食品,當人體攝食入遭汙染的沙門氏菌食品在4~48小時(平均約24小時)內就會發病,發病時間越短,症狀越嚴重。
主要症狀為下痢、腹痛、寒顫、發燒(高燒維持在38~40℃)、噁心、嘔吐,症狀持續 2~3天後會痊癒,但有5%的人會成為帶菌者。死亡率為1%以下,屬於人畜共通的食因性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避免食入沙門氏桿菌的風險?
1.加熱:本菌不耐熱,於60℃加熱20分鐘即被殺滅,故食品應充分加熱,並立即食用。
2.防止交叉汙染:生食、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應分開,勿混合使用。處理食品之前,手部要清洗並保持潔淨。
3.防止病媒侵入:應撲滅或防止鼠、蠅、蟑螂等病媒侵入調理場所,不得將狗、貓、鳥等動物帶進調理場所,垃圾應加蓋並定時清除。
4.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等不潔食物,均應丟棄,切勿食用。
苗栗縣衛生局長張蕊仙表示,預防食品中毒,謹記五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澈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