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化 副刊文學

後花園裡的勞作和禪思玄想 (上)

後花園是個洋溢著樸素之美,益於怡情養性的地方。(Shutterstock)
後花園是個洋溢著樸素之美,益於怡情養性的地方。(Shutterstock)

文/姚國付
後花園令人心曠神怡,怡情養性。然而拔草整地並不輕鬆,為什麼越是沒有人煙的地方草越是茂盛,有心照養的莊稼花木卻得付出辛勤種植,才能生長收穫?

加州的天氣十分宜人,風和日暖的春夏時日,正是種植的好時光。

於是產生了美好的設想:在屋後空地裡種上絲瓜、番茄、莧菜等蔬菜。長成後,葉子綠油油,果實肥又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比如,長成的絲瓜又肥又嫩,想吃,就去採摘,配上鮮肉烹調,吃起來一定鮮美可口;番茄光鮮紅大,既可觀賞,又可食用,想吃就摘,臆想著親手摘下、親手做成的番茄、雞蛋、莧菜撈麵條,便涎水溢出……

備種苗整土地

我把平時作食材的馬鈴薯、紅薯分別挑幾個小點的當種;又讓女兒向她的同事討要了南瓜苗,番茄苗;去商店買了絲瓜、四季豆、九層塔、莧菜、芫荽、茼蒿的種子。

我來前這裡住的都是年輕的上班族,有法國的、日本的、美國的、臺灣的、大陸的,都是高學歷的白領男、女生,薪水都相當高,沒有時間、心思種菜。那些空地堅硬且長著野草。得把草連根拔掉,把土翻鬆才能種植作物。

拔草並不輕鬆,有小草、大草、帶刺草。小草易拔,輕輕一薅就掉了;大草就得用雙手握緊用力才能拔掉,有的用力也拔不掉,就用扁頭鋼釺挖出來;拔帶刺的草得很小心,否則刺就會扎進肉裡,很疼,得用針挑出來,挑時也很難受。拔完草翻土,工具是鐵鍬。地很堅硬,翻一陣子就累得腰酸背痛,就堅持做,一直到堅持不住了才休息。就這樣,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翻完了。

拔草引發的思索

拔草引發了我深深的思索:除了公園、高爾夫球場等地方的草是人工種植外,其他地方的草都是野生的。沒人去種植、施肥、澆水、滅蟲,但它們不但不會衰敗滅絕,反而越是沒有人煙的地方草越是茂盛,生命力之強令人驚歎。因此,早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就寫詩讚美草的生命力:「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夏之際庭園雜草叢生,拔草引發了我深深的思索。(Shutterstock)春夏之際庭園雜草叢生,拔草引發了我深深的思索。(Shutterstock)

但令人不解的是:莊稼、蔬菜、瓜果等能讓人食用、讓人賴以生存的農作物卻沒有草的特性,必須得要人投入體力、智力、財力去辛勤種植,才能正常生長獲得好收成,否則,不僅不能正常生長,還有滅絕的可能。

我幻想:假如這些植物也能像野草那樣不用管就能旺盛生長,漫山遍野都結滿了喜人的麥穗、稻穗、玉米棒子、豆類、瓜果,長滿綠油油的蔬菜,人類吃不完用不盡,那該多好呀!為什麼不會這樣呢?唯物論、無神論、進化論無法解釋、回答這個問題,就用「自然」來糊弄人。蘇格拉底的「神學目的論」給出了答案:一切都是神安排的。

整地並不輕鬆。(Shutterstock)整地並不輕鬆。(Shutterstock)

我把四季豆、絲瓜、茼蒿的種子撒在裝滿了細土的盤子裡催芽育苗,把九層塔、莧菜、芫荽的種子直接播種在地裡,把南瓜苗和番茄苗移栽到地裡,把紅薯、馬鈴薯埋在一個木槽裡。全部種好之後,就及時澆水,觀察,盼望它們能早點發芽。

四季豆很積極,不幾天就萌芽了,但十四粒種子中有兩粒沒有發芽。幾天後,茼蒿也萌芽了,密密麻麻長滿了盤子。絲瓜卻始終沒有發芽。種在地裡的芫荽、九層塔、莧菜也一直沒發芽。在水分、溫度、入土深度等因素中,不知是哪裡出了問題。埋下的五個土豆只有兩個發了芽,兩個紅薯只有一個發了芽。

茼蒿雖然發芽了,但卻遲遲不長真葉。以為是光線不好,就放在室內朝陽的窗臺上,不但依然長不出真葉,還在開窗時不小心撞掉在地上摔死了一部分。就端到室外陽光直射處,結果卻又被強烈的陽光晒死了一部分。又端到背陰處,以為是澆水少了,就多澆水,但幾天後卻全部淹死了!唉,真沮喪!茼蒿竟這麼嬌嫩難種,怪不得賣得貴。

那麼,長大的苗是否就萬事大吉了呢?(下週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