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很難接受「好人走霉運」這樣的事實。人生是不公平的,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但我們其實是持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心態在面對這個世界。因此,壞人發生壞事(從我們帶有偏見及道德色彩的心態來看),一點都不奇怪,反正他是罪有應得。不過,如果是好人遭殃,要面對這樣的悲劇就讓人大傷腦筋了。
逆境中如何獲益?
在勒納(Lerner)的實驗中,人們為了找出悲劇事件的意義,往往會驟下錯論(比如,是這個女人自己慫恿性侵犯的)。然而,發現悲劇事件的意義並從中獲益,其實是個人能否達成創傷後成長的關鍵。悲劇發生時,有些人會在他人的協助下摸索出創傷後成長的關鍵,但有些人卻得靠自己摸索。
心理學家花了很多心力想了解,是哪些人會在逆境中成長,哪些人被逆境擊倒,其研究結果讓「人生是不公平的」這個說法更顯有力:樂觀的人比悲觀的人,更能從逆境勝出!
樂觀的人就像是贏了「大腦皮質樂透獎」的人,他們有比較長的幸福持久度,他們習慣展望人生的光明面,也很容易就能發現凡事皆有光明的一面。幸福的人會更快樂,這跟有錢的人會更有錢的道理是一樣的。
在出現危機時,人們面對危機的方法基本上可分成三種:積極面對(直接採取行動解決問題);重新評估(先把自己的想法釐清,再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做法);逃避(否定或逃避事件的發生,或借酗酒、毒品等的麻醉來壓抑自己的情緒反應)。
具備基本樂觀人格特質的人(麥克亞當斯第一層次的人格特質)會發展出一套因應之道(麥克亞當斯第二層次的人格特質),兩者會在積極面對與重新評估之間交替出現。因為樂觀的人期待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效,所以他們會馬上行動以求解決問題。
萬一失敗了,因為他們總是預期事情會有最好的結果,所以便不由自主的去找出好的一面,一旦如己所願發現好的結果,他們就會在自己的人生故事中寫下新的一章(麥克亞當斯第三層次的人格特質)—一個不斷克服逆境,達到個人成長的人生故事。
相反,消極思考的人是生活在一個飽受威脅的世界,對自己面對逆境的能耐也不太有信心,所以他們會發展出一套以逃避及其他心理防衛機制為主的逆境因應之道。他們將努力的重心放在如何控制自己內心的痛苦,而非解決外在的問題上,所以問題只會更加惡化。
一旦他們知道人生是不公平且不被人控制的,而且事情往往會有最壞的結局時,他們就把這個悲慘的人生體驗放進自己的人生故事中,「故事的主人翁」也就難逃悲慘的人生命運。
如果你是個悲觀的人,那麼你現在很可能正陷於愁雲慘霧中,千萬別絕望!逆境後能否成長,關鍵不在於樂觀的心態本身,而在於樂觀的人很容易便能找出事件的意義。如果你能找出一套方法來詮釋逆境對你個人的意義,並從中汲取積極的體驗,你就能從中獲益。
只要看過潘尼貝克(James Pennebaker)的《放開心胸》(Opening Up)一書,你就知道如何詮釋各種人生事件的意義。
潘尼貝克從不同創傷之間的關係開始著手,例如兒童時期遭受性虐待與成人後的健康問題之間的關係。創傷及壓力通常會對人產生負面的影響,潘尼貝克認為,傾吐心聲—跟朋友或心理醫生談心,不僅可以治療心理的創傷,還能解除身體的壓力。
潘尼貝克早期的研究假設便是,會讓人產生強烈羞愧感的創傷,如性侵犯(相較於無性侵犯的暴力攻擊)或伴侶自殺(相較於伴侶死於車禍)等,往往讓受害者羞於啟齒,所以日後會有較多病痛。受害人事後能否復原、成長,關鍵不在於他遭受哪一類創傷,而在於他事後的因應之道:願意跟朋友傾訴或有支援團體協助的受害者,更能大幅減輕創傷造成的健康問題。
——摘編自《象與騎象人: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究竟出版授權提供,大紀元整理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