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縱橫職場

溼氣過多引發疾病 一藥膳助排溼

溼氣可能造成疲憊、身體沉重,甚至出現肥胖或炎症等健康問題。(123RF)
溼氣可能造成疲憊、身體沉重,甚至出現肥胖或炎症等健康問題。(123RF)

文/高潤平、JoJo
經常感到疲憊、身體沉重,甚至出現肥胖或炎症,這些問題可能源於溼氣。中醫指出,溼氣過多、滯留體內太久,會導致體內臟器功能失調,引發更多健康問題。

中醫認為,人體就像大自然生態一樣,各種元素需要平衡,才有利於實現整體健康。環境過於潮溼或者臟腑功能失調,導致水液代謝障礙,會使過多溼氣侵入及滯留體內,進而引發浮腫、乏力、關節痛等狀況。

英國榮大夫診所所長舒榮指出,溼氣來源可分為內因和外因。

造成溼氣的內因
脾胃虛弱的人容易積累溼氣。除了天生脾胃功能差的人之外,患有胃腸道疾病、飲食起居不規律、壓力大、負面情緒累積等,也可能導致脾胃虛弱。

中醫所說的脾,不僅是現代醫學說的脾臟,而是泛指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包括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以及將體內多餘水分排出體外。如果脾的功能虛弱,身體水液代謝無法正常進行,就會增加溼氣。

造成溼氣的外因
過多食用生冷油膩的食物或是腹部受涼,容易加重體內溼氣。例如:小孩睡覺踢被,或有些人穿袒露腹部的衣服,可能使腹部受涼,導致溼氣侵入體內。舒榮分享了一位患者的例子,該名患者因為感到身體發熱,每天趴在地上才能睡著,結果半年後腹部變寒冷,並出現腹瀉、乏力症狀。

︱脾虛溼氣重常見症狀

疲勞、身體沉重
脾的功能與四肢和肌肉相關,脾虛的人常感到四肢無力,可能導致人變得慵懶、不想動。

肥胖、減肥困難
舒榮表示,溼氣重的人往往喜愛油炸或燒烤類食物,這些重口味的飲食也會令飲水量增多,讓體內的溼氣加重,並且這類人很難轉換為清淡飲食,從而導致難以減肥。

脂肪瘤、脂肪肝
溼氣長期滯留體內,可能引發脂肪瘤或脂肪肝。舒榮提到,一名年輕患者從小喜愛吃肉,尤其是油炸肉類等重口味食物,蔬菜水果攝入不足。他在十幾歲時就患有脂肪肝,並伴有哮喘和溼疹。

囊腫、肌瘤
許多女性的卵巢囊腫和溼氣有關,特別是過量攝入肉類,又喜歡喝冰水,容易造成子宮血液循環不暢,導致卵巢囊腫或子宮肌瘤。

身體冷熱不均
溼氣重也會令有些人感覺身體某些部位特別冷或熱,比如下半身冷、上半身熱,或者身體裡面冷、外面熱。這會讓患者不知道穿什麼衣服,吃熱的還是冷的食物。甚至有些醫生也不知道患者究竟是受寒還是受熱,很容易造成誤診,治療也會變得困難。

︱導致脫髮等多種疾病︱

溼氣長期滯留體內,可能進一步引發多種疾病。舒榮表示,溼氣在體內,受到身體熱度的作用,導致水液變得濃稠,聚集在某處不能流動,轉化成痰。中醫所說的痰,是指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中醫將痰分為兩類,一類是「有形之痰」,即肉眼可見,如咳嗽吐出的痰、皮膚感染流出的膿液等。另一類是「無形之痰」,即肉眼看不見,比如脂肪過多造成的肥胖症,血脂、血糖過高,身體發炎包括關節腫脹、泌尿道感染、子宮頸炎、腎炎、肺炎、胰腺炎等。當痰溼繼續惡化,長期停聚在體內,可能會變成囊腫、腫瘤、癌症等。

現代研究發現,體脂增加與消化系統癌症在內的多種癌症風險增加有關,包括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肝癌、膽囊癌、胰臟癌,以及腎臟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

溼器導致脫髮,患者治療前斑禿狀況。(中醫師舒榮提供)溼器導致脫髮,患者治療前斑禿狀況。(中醫師舒榮提供)

舒榮表示,溼氣可以影響許多組織器官系統,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內臟,甚至皮膚、毛髮。

舒榮提到,一名30多歲女性患者,自十幾歲起逐漸出現斑禿,家族中多名女性也患有同樣的脫髮問題。她為患者進行中醫針灸、中藥和梅花針治療,改善血液循環。在使用梅花針點刺皮膚治療時,普遍情況會滲出一點點血,而這名患者則流出一滴滴類似汗珠的液體,顯示她的體內溼氣過重。

經過詢問後發現,這名患者每天飲水至少5升。舒榮表示,飲水量因人而異,她建議患者逐漸減少飲水量至每日3升,之後患者的溼氣問題明顯改善。患者持續接受治療,頭髮基本上長出來了。

舒榮表示,雖然脫髮原因不是只有溼氣,但溼氣會導致脫髮,甚至是嚴重脫髮。提早預防溼氣累積,避免溼氣侵入身體導致各種疾病。

溼器導致脫髮,患者治療後好轉中。(中醫師舒榮提供)溼器導致脫髮,患者治療後好轉中。(中醫師舒榮提供)

在流感好發季,溼氣侵犯呼吸道系統時,初期症狀可能包括流清鼻涕和咳嗽出清痰。舒榮表示,此時應注意保暖,可以飲用開水、熱湯或生薑茶,也可以使用熱水熱氣蒸鼻子。

如果溼氣受到體內熱度影響,可能表現出流黃鼻涕、綠鼻涕,有黃綠色濃痰。這種情況下,適合多喝開水、檸檬水、蜂蜜水,可以用冷熱水交替洗鼻子。

︱生活中排溼氣這樣做︱

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排除溼氣?舒榮建議,體內有溼氣的人:

應食用溫熱的食物,不應吃生冷、油膩的飲食。
飲食、作息要規律。
晒太陽和運動。舒榮表示,可以適度運動讓身體出點汗,把肌肉和皮膚層面的溼氣往外排。
讓陽光照在背上15~30分鐘,有助於把過多溼氣排出體外。
對於喜愛下廚的人,推薦可以自製一款排溼氣的最佳藥膳「四神湯」。

排溼藥膳「四神湯」
材料:
茯苓20克、芡實20克、蓮子40克、山藥乾20克(浸泡30分鐘備用)、生薑30克(洗淨切片備用)、豬排骨或豬肚200克(洗淨,用滾水汆燙後撈出備用)。

作法: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入2升水,大火煮滾後撈出浮沫,再燉煮90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

排溼藥膳四神湯,如果加入薏仁或米酒,孕婦不宜食用。(JoesyWu/Shutterstock)排溼藥膳四神湯,如果加入薏仁或米酒,孕婦不宜食用。(JoesyWu/Shutterstock)

研究發現,蓮子萃取物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糖尿病、抗菌、抗肥胖及神經保護功效。有研究表明,山藥可以調節腸道菌群的豐度,促進腸道健康。

舒榮提醒,購買市售「四神湯」產品,如果當中加入薏仁或米酒,注意孕婦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