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測試了類比問題解決方法,也就是大腦使用過去的經驗,應用於類似問題的成功方法來解決問題。
他們發現,與沒有睡午覺的人相比,有睡午覺的人,比較擅長透過這些思維模式尋求解決方案。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找來年齡介於18~29歲的參與者,並將這58人隨機分成兩組,一組睡午覺,另一組不睡午覺。
研究人員讓所有參與者觀看一系列的問題,一次一題,每題有3分鐘的作答時間。然後,研究人員讓他們看解答且要記住。
接著,研究人員讓這些參與者看另一組結構類似的問題,同樣是每題有3分鐘的作答時間,但這次不讓他們看解答。這些問題用以評估他們,是否能應用先前問題中的知識來解決新的、但結構類似的問題。
隨後,研究人員讓28名參與者(睡午覺組)在實驗室的安靜房間中睡110分鐘的午覺,並以腦波圖(EEG)電子儀器量化大腦活動。另外30名參與者(不睡午覺組)則藉由藥物或酒精保持清醒。
休息時間結束後,研究人員要求所有參與者嘗試解決前一次無法答出的問題。他們還接受了記憶測試,回憶第一次問題的解決方案,並評估第一次問題和第二次問題的相似程度。
研究人員發現,有睡午覺的參與者,解決了較多前一次無法答出的問題,而且睡午覺時的快速動眼期(REM)睡眠量與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相關。
這種效果並非這兩組一開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差異,而是因為這兩組在休息前的問題解決率相似。
研究人員還發現,有睡午覺的人比沒有睡午覺的人,更能注意到第一次和第二次問題之間的相似性。
研究報告指出:
睡眠可改善並解決先前無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與儲存記憶和處理情緒相關的REM睡眠,特別重要。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睡眠研究期刊》(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最佳午睡:半小時內
至於平日睡午覺應該睡多久比較好?先前多項研究建議,把午睡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能增強午睡益處,同時降低午睡過長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有研究顯示,午睡過長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危害,例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及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