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 科技要聞

科學新發現! 上皮細胞 無聲「尖叫」溝通

美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的上皮細胞受傷時,會發出無聲且緩慢的「尖叫」。圖為有傷口的皮膚。(Shutterstock)
美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的上皮細胞受傷時,會發出無聲且緩慢的「尖叫」。圖為有傷口的皮膚。(Shutterstock)

文/記者陳俊村
美國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人體的上皮細胞能發出危險訊號示警,就像神經系統會發出訊號引發適當的反應一樣。但上皮細胞使用長而緩慢的「尖叫」,而不是神經元使用的快速溝通方式。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安模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日前指出,人們長久以來一直認為,只有神經和心臟細胞使用電脈衝(electrical impulse)進行訊息交流,而構成皮膚、器官和體腔內壁的上皮細胞是沉默的,主要充當保護屏障,可以吸收和分泌各種物質。

該校研究人員的最新研究證明,上皮細胞確實可以相互「交談」,只不過這些訊號傳遞得很慢。這項發現顛覆了人們既有認知。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 受傷上皮細胞 對鄰居尖叫 |

該校高分子科學與工程教授格蘭尼克(Steve Granick)說,「上皮細胞做了人們想不到的事情。當它們受傷時,它們會緩慢且持續的對鄰居『尖叫』,距離驚人,就像神經脈衝,但速度慢了1千倍。」

在這項研究中,格蘭尼克與同事設計一個系統來研究上皮細胞如何進行通訊。這個系統由一個晶片組成,連接約60個電極陣列。晶片上覆蓋了實驗室培養出的單層人類角質細胞(keratinocyte),這是構成表皮(皮膚外層)的主要上皮細胞。

研究人員用雷射「刺痛」皮膚層,使用電極陣列監聽隨後的電子訊號變化。該校博士研究員柳善敏(Sun-Min Yu,音譯)解釋,「我們追蹤細胞如何協調它們的反應。這是一場緩慢且興奮的對話。」

研究人員發現,由此產生的訊號以每秒約10公釐的速度傳播,傳播距離相當遠,距離傷口部位可達數百微米。

| 依賴離子流進行對話 |

與神經細胞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不同,上皮細胞依賴離子流(尤其是鈣離子流)來進行通訊,產生的訊號比神經細胞中的訊號慢得多,但電壓相似。這些訊號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細胞,在自身長度約40倍的距離「說話」長達5個小時。

這項研究顯示,鈣離子對上皮細胞的對話是必須的,不過,研究人員尚未測試可能促成這種對話的其他因素。而這些新發現能否直接應用還有待觀察。

格蘭尼克說,從這項研究成果可以發展出穿戴式感測器、植入式設備和更快的傷口癒合方法。柳善敏表示,「了解受傷細胞之間的尖叫聲,會打開我們未知但已經存在的大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