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副刊 品味生活

極簡主義 自我提升,讓生活更加美妙

自我提升文學屬於實用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探討許多關於人生的重要問題,並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123RF)
自我提升文學屬於實用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探討許多關於人生的重要問題,並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123RF)

文/Mike Donghia 編譯/柳嵊濤
任何想要活得更好的人,都會時不時的思考這些問題:哪些目標值得追求?我該如何改變自己和養成良好習慣?

坊間有關自我提升的書籍,內容常常略顯單薄,過於偏營銷,但我們也不必因此全盤否定這一領域。自我提升文學屬於實用哲學的一個分支,它探討許多關於人生的重要問題,並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

掉入「自我提升成癮者」陷阱?

這些觀點確實不錯,但任何想要自我提升的人,都應該警惕以下兩個陷阱:

第一個陷阱:自我提升並非靈丹妙藥。你或許會朝著錯誤的目標前進。

歷史上,許多聰明且雄心勃勃的人,憑藉卓越的自我提升能力,最終卻成了令人反感的人。真正的提升不只是改變,而是確保自己在向更好的方向行進。

第二個陷阱:沉迷於自我提升的誘惑。

你身邊或許就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在閱讀關於如何改變自己的書籍,卻很少真正做出改變。他們掌握了各種方法,卻幾乎沒有將其實際運用。

讓我們把重點放在第二個陷阱上——如何避免成為「自我提升成癮者」。

極簡主義 自我提升法

以下是有效推進自我提升的一些方法:

1. 確認你是在拖延,還是在提升?

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有些人很容易陷入不斷閱讀自我提升內容的循環,以至於它成為了一種嗜好。我認為背後的原因很簡單——閱讀關於自我提升的書籍,能帶來改變生活的初步快感,而不需要付出真正行動的代價。

只要我們還在計畫改變,或者在閱讀關於最佳提升自我的方式,我們就無須真正開始。這樣一來,自我提升就可能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拖延。

改變這種行為的第一步,是承認這種情況出現在你身上——意識到自己是在做白日夢,而不是在行動!

注意到這種行為雖振奮人心,但並不真正有效。極簡自我提升方法,旨在盡可能減少「研究」階段的時間,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實踐」階段——也就是實際行動的過程。

2. 通過簡化,來應對自我懷疑

人們變成自我提升成癮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自我懷疑。他們想改變,但又不相信自己。

他們認為別人擁有他們不具備的特殊知識或技能,因此不斷尋找,試圖找到一個能神奇消除一切困擾的鑰匙。

確實,改變是困難的,但它也出乎意料的簡單。

有些人類學科需要長期積累的特定知識,比如醫學或工程學。但對於大多數日常事務而言,並不需要特殊的知識。改善的路徑很簡單——有意識的反覆練習你想要變得更好的事情。

找到那一、兩個最重要的潛在改進點,集中精力做好這些事情。

例如,如果你想改善整體健康,這可能會誘使你閱讀100篇網路文章或十幾本關於最新人類健康理論的書籍。但如果你已經每天運動20到30分鐘,那麼你並不需要那些額外的資訊。只需繼續運動及增加挑戰,且不要錯過一天。堅持做六到十二個月,看看你到時會感覺如何。

3. 始終如一的堅持

極簡自我提升的力量在於,它消除了我們僅僅通過閱讀就能做出改變的錯覺。其消除了「改善不可能」的藉口,因為它認識到自我提升主要在於保持一致性。

很可能你已經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來改善生活或提升性格的某個方面,只是還沒堅持足夠長時間來看到結果,或者在過程中不斷更換計畫。儘管這聽起來老生常談,但自我提升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科學,它的關鍵就在於——堅持。

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或表現出對「一件事」的堅持,你或許會忍不住想要再添加一些新的目標。或者,會想去研究如何把這件事做得更好。

不要!就堅持做那一件事。專注的做好它,並堅持夠長的時間。極簡自我提升的真正魔力在於,給予自己一個穩定的目標和足夠的時間去踐行。

當改善習慣已深深融入到生活中,以至於你無法想像沒有它的日常生活時——只有在那時,你才應該考慮加入其他的目標。

削減法——研究不該做的事

一旦你掌握了個人改變中至關重要的情感因素,你可能會本能的開始找尋新的習慣來融入生活。然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往往並不是最明智的起點。

改進現有習慣,或許比培養新習慣更輕鬆!(123RF)改進現有習慣,或許比培養新習慣更輕鬆!(123RF)

你最初的想法可能如下:

• 我想改善我的生活——我應加入什麼新習慣?

• 我想改善我的事業——我需要做出何種改變?

• 我想變得更聰明——我可以獲取什麼新知識?

• 我想在信仰上成長——我必須做哪些善事或遵循哪些規矩?

• 我想改善我的健康——我能嘗試什麼飲食或運動計畫?

我一直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多數複雜的問題,往往更容易從反向解決。與其問「可以添加或改變什麼來實現改進」,不如先看看「可以去除或避免什麼」。

在神學和哲學中,這種方法通常被稱為「via negativa」或「削減法」。我喜歡把它看作是「研究不該做的事」。

減法之路

「削減法」有幾個優點:

• 相較之下,錯誤往往更容易被看到。

• 在複雜的環境中(幾乎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看似「良好」的增加,也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通過減少或去除,往往更容易預測會發生什麼。

• 大多數人都會花時間思考該添加什麼,因此,只需問問自己該去除什麼,就很可能找到輕鬆改善生活的方式——譬如減少飲食中的含糖飲料,或者不花一分錢,就能透過清理雜物,讓家變得更溫馨。

• 我們所謂的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只是出現在對的時刻,並避免犯那些連聰明人都會犯的大錯。避免過度消費、因為完美主義或拖延症而變得不可靠等錯誤,帶來的好處是巨大的。

• 從你的生活中去除一些事物,能夠讓你更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 去除事物還會為你提供更多選擇。例如,在你的日程中留出更多空白,便能享受鄰居臨時邀請你吃晚餐的機會。選擇性就是留出空閒日程,留給旅途中出現的美好事物,但又並非必須參與其中。

減法人生

透過移除或減少已有事項,生活中的許多方面可以得到改善。

• 完美主義。不要讓對完美結果的虛假需求,拖慢你的進度,替自己設定一定的時間來做決定,並堅持下去。

• 雜亂。與其整理房子和物品,不如減少擁有的東西。

• 分心。與其尋找新的工作產出技巧,不如優先去除你生活中的主要干擾源。若無法完全去除,盡量讓它們變得不那麼容易接觸。

• 新知識。與其閱讀另一本書籍或網文,不如寫下過去一年你學到的五個關鍵點,並將接下來的一年用於掌握這些內容。

• 拖延症。與其尋找一天中更多的時間,或別人似乎掌握的生活祕訣,不如找到拖延的根源,並去除它。

• 習慣。與其尋找新的習慣,添加到你的生活中,不如先去除那些壞習慣。

• 飲食。與其嘗試新的時尚飲食,不如減少你知道對自己最不利的飲食攝入。另一種方式是對一些特定食物進行禁食一段時間。有時,完全吃或完全不吃,反而都更加容易。

• 工作。與其增加更多的會議、項目或想法,不如尋找現有系統中,可以去除或改進的低效環節。

• 財務。與其制定複雜的預算,不如找出當前支出中可以減少的地方。可以根據需要不斷重複該步驟。

• 禁斷。與其為抵禦無聊而尋求新的娛樂方式,不如嘗試對你喜歡的一些事物,進行暫時的禁斷,從而重新喚起你對它的欣賞。

• 化學品。與其不斷添置新產品來提升健康,不如考慮去除那些不必要的產品。

實踐,從現在開始!

簡而言之,via negativa就是極簡實踐的另一種應用。通過這種長久且萬無一失的方法,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簡化你的生活,從而改善自己並惠及周圍的人。

從你現已在做的事情入手,問問自己可以去掉什麼,這是很簡單的。而考慮社會為你提供的所有解決方案(通常伴隨著一些成本),並思考哪個最適合自己,卻要困難得多。這條道路往往會導致想得太多、做得太多。

極簡實踐會迫使你簡化生活,進而決定什麼對你來說最為重要。它通過一系列的選擇推動你過上更有目的性的生活。我希望它能像對我一樣對你有所裨益。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Minimalist Self-Improvement: A Gentle Approach to Better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