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要聞 焦點

家外兒虐逐年增加 托育專法拚本會期送審立院

立委:家外兒虐案涉及家防中心、社會局兒少科及托育科 訊息未連結恐有遺漏 認定標準亦需一致

立委林月琴呼籲,兒虐案件應歸屬同一單位受理。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立委林月琴呼籲,兒虐案件應歸屬同一單位受理。資料照。(記者宋碧龍/攝影)

【記者賴玟茹/台北報導】家長送托比率提升,也讓兒虐事件從家中轉變成家外保母、托育中心對兒童施暴。立委表示,現行制度在兒虐認定、各縣市執行管理制度不一,另因家外兒虐案件涉及三個不同單位,資訊無法串接,導致有些案件被遺漏。衛福部次長呂健德表示,已擬定「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預期本會期送至立法院審查。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衝擊,政府積極推動0至6歲國家養政策,包括調高公共托育、準公托補助,希望減緩家長壓力,但隨著剴剴案、北市幼兒園狼師案接連發生,也讓外界開始重新檢視保母、托育中心的制度問題。

★相關閱讀:

托嬰中心女嬰窒息亡 竹市開罰24萬、勒令停辦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27日就「少子女化衝擊,如何營造友善托育環境」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立委林月琴表示,台灣早在2019年就已達到死亡率大於出生率的「生不如死」狀況,政府確實提出公共化、準公托等相關政策,期盼讓年輕夫妻、未婚者生願意養小孩,但當家長把孩子送托時,政府卻沒有相對應的配套措施來保障孩童安全。

林月琴說,過去兒虐案件大多以家內案件為主,隨著政策改變,家外兒虐案件逐漸增加。現在最大問題是保母及托嬰中心兒虐案就涉及家防中心、地方社會局兒少科及托育科等三個不同單位,資料訊息沒有連結,最後就會有案件被遺漏。

林月琴表示,以台北幼兒園狼師案為例,不當對待孩子的老師涉案後,持續到下一個單位任教,但因為最後案件沒被受理,進而造成39個兒童受害。針對兒虐案件,應歸屬同一單位受理。

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表示,當中涉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兒童托育服務法》的銜接。目前《托育服務法》已經獨立立法,正在擬定「兒童托育服務法草案」,預期本會期送至立法院審查,至於裁罰樣態及基準仍待進一步整合。

現行兒虐認定制度存在缺陷,當家外兒虐案發生時,往往因孩子受傷輕微而不被認定為兒虐,加上社福中心啟動裁處的決定權都在單一社工身上。衛福部保護服務司長張秀鴛表示,目前研擬的方向會朝審議會方式處理。

林月琴說,台北市接連發生剴剴案、狼師案,不應縱容此類事件發生,否則如何讓家長安心?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表示,衛福部的草案版本目前已邀集《行政法》專家討論,未來可將計點制納入該條文子法。

另外,雖然法規中有明確規定,但實務上各縣市對保母、托育中心的管理標準不一致,連職訓聘用的老師都讓人擔憂。林月琴說,她曾參與不當對待會議,孩子被強押吃飯,老師卻認為這很正常,從前端課程就存在問題。老師不認同《兒童權利公約》(CRC)內容,傳達錯誤資訊,可能使保母誤解而傷害兒童,中央政府應強化標準的一致性。

呂建德回應,孩子的發展不能等,在少子化時代,每個孩子都是心肝寶貝,無論是對家內或家外的兒虐案都是零容忍,未來將強化承辦同仁的教育訓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