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養生 醫療新聞

疫情期間負面情緒多 如何做好心理防疫?

疫情不只是和疾病的戰鬥,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和抽象觀念之間的拚鬥。這些抽象觀念,教導人要如何防疫才是正確的,減少以個人幸福為藉口,或是無助於疫情控制的盲目和非理性行為,因為真正的防疫工作,是需要從心中的觀念開始。(Shutterstock)
疫情不只是和疾病的戰鬥,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和抽象觀念之間的拚鬥。這些抽象觀念,教導人要如何防疫才是正確的,減少以個人幸福為藉口,或是無助於疫情控制的盲目和非理性行為,因為真正的防疫工作,是需要從心中的觀念開始。(Shutterstock)

文/記者李郁玫
許多地區隨著中共病毒(武漢肺炎)疫情每日病例數持續增加,在經濟、生活、學業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再加上一些不明的傳播鏈,造成醫療系統負荷超載。

身處在如此大規模的創傷情境中,民眾難免會引發出種種的不確定感,同時伴隨著深深的無助感。此時在做身體防疫的同時,應該如何做好心理防疫?

保持精神健康不容易染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唐守志說,疫情不像地震和颱風等災害發生之後就會過去,由於很難預估會持續多久,因此隨著疫情的起伏,可能會出現更多讓人無法想像的事情。

身處在這樣的情況下,心中被引發出的不確定感和無助感,很容易延伸出壓力、擔心和恐懼,當這些負面情緒得不到調節,並且持續的累積,最終將會侵害心理健康。臨床統計顯示,在疫情困難期間,壓力反應、焦慮症、憂鬱症和失眠的情況會加劇,尤其對於原本有精神疾病史的人來說,將有可能加重疾病惡化。

防疫不是只要防止病毒的傳播,還要關注如何去面對遭遇到的問題。曾經有研究顯示,在疫情期間,能保持精神健康的人比較不容易染疫。因此不只是身體要做好防疫,心理也要做好防疫。

何謂心理防疫的3大功能?

唐守志提出,心理防疫有三大功能,在此分別介紹並說明如下。

增加抗壓性

強調心理防疫並不是要增加心理的負擔,而是要去覺察和辨識。在疫情困難期間,出現壓力反應並不一定是病態的,適當的壓力反而能讓人有警覺,並且做出應對。

其實這主要的重點在辨識壓力是否適當,是否會造成思想、情緒、行為和身體的影響,例如:在思考上難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在情緒上難以放鬆、覺得焦慮或低落;在身體上覺得緊繃、疲勞或坐不住;在行為上變得孤僻、容易爭吵,難以完成工作。當發現正受到這些壓力影響時,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去應對;如果這些抗壓的措施無法改善現況,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員評估和治療。 

此外,安全和冷靜也是增加抗壓性的好方法,例如:確實做好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外出,接觸物品後用酒精消毒,減少群聚的風險等。在資訊安全上,了解訊息的正確性,適當掌握必要資訊,衡量新聞訊息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拒絕接收謠言和傳聞,避免產生壓力鍋效應。 

同時也可以建立適應性的認知重建,例如:即使病例數仍然在增加,但疫情有逐步減緩的趨勢,沒有以等比級數上升,就表示目前採取的防疫措施有其成效。 

在保持冷靜上,可以使用呼吸訓練、肌肉放鬆訓練,或是思想中斷法,以減少干擾和增加放鬆度;也可以從事能獲得正向情緒的活動,例如:做瑜伽、閱讀、聽音樂,看電影,或是學習問題解決的策略,模擬問題產生的應對策略。如果嘗試過這些方法後,情緒的激動性仍無法降低,建議採取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等醫療方式來提供適當的協助。

2. 增強韌性

希望感是創傷經驗的第一個受害者。通常人在不確定感和無助感之下,就容易改變對日常的態度,產生災難性的想法,會覺得沒有希望,因此保持正向態度,對未來有好的預期,將有助於重新灌注希望。

在疫情期間,從國內外累積應對疫情的知識和經驗,能幫助決策者做出更好、更快的抗疫方法;再加上疫苗已經被開發出來,個人只要持續做好隔離措施,就能降低感染風險。由此可知,希望感不只來自於內在對行動的信念,也來自於對政府和醫療的信任。

此外,通過自身的想法、情緒和行為的調節,也能增加自我效能,對於掌握正向結果更有把握。建議採取健康飲食,保持良好睡眠,進行適當運動,以提升身體的免疫力;多充實防疫的相關知識,了解病毒對人體的影響,以及在何種情況下需要接受評估和治療等;和家人、朋友分享感受、交流資訊,甚至互相督促和改善生活計畫,從而增強面對疫情的韌性。 

3. 減少危害

中共病毒對人體的影響不只有在肺部的永久性損傷,也可能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在急性發作期,除了局部味覺、嗅覺神經的受損,確診個案也會出現頭暈、無力、抽搐等局部神經症狀,年長者則會出現意識混亂的譫妄表現,這些也可能被誤會成精神病症狀,因此需要更進一步的鑑別診斷。

臨床研究指出,即使無症狀的確診個案,也可能在一段時間後,出現精神病症狀,目前還不清楚是否病毒直接造成中樞神經病變所致,因此確實需要後續的追蹤觀察與研究。 

對於在隔離措施過程中,因為隔離而與家人分開,無法自由行動,甚至身體出現症狀,需要在醫院接受治療,種種的創傷經驗,也可能造成各種急慢性的壓力反應,如果能察覺這些壓力對自身的影響,並及早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就可以減少危害。

防疫工作從心中觀念開始

唐守志補充說,195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卡Albert Camus)在其小說《鼠疫》中曾提到,疫情不只是和疾病的戰鬥,也是每一個人的幸福和抽象觀念之間的拚鬥。這些抽象觀念,教導人要如何防疫才是正確的,減少以個人幸福為藉口,或是無助於疫情控制的盲目和非理性行為,因為真正的防疫工作,是需要從心中的觀念開始。◇